港交所:下調最低上落價位助提升港證券市場效率
香港交易所去年底宣布分兩階段落實下調香港證券市場最低上落價位,下調幅度達到50%至60%,第一階段將於下月4日實施。有關措施適用於部分價格範圍的股票、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及其他證券(不包括交易所買賣產品、債券、交易所買賣期權及結構性產品)。
買賣價差屬隱性成本之一
最低上落價位是在交易所買賣的證券的最小價格變動單位,決定了交易容許的最小買賣價差,而下調最低上落價位有機會令每單交易分拆成多宗較細的交易,從而助投資者提升交易效率及降低交易成本。
假設某隻股票的最低上落價位為0.02元,買家出價19.98元,賣家開價20元,由於買賣雙方的叫價未能對上,以致交易暫時無法達成,除非其中一方願意調整。
如果買家急於入市,可能會接受賣家的叫價,以20元買入,較原本出價多付0.02元;或者相反,若賣家想盡快沽貨,可能會接受買家的出價,以19.98元成交,即少收0.02元。這0.02元的差距,正是投資者在交易中所承擔的隱性成本之一。
收窄價差助降交易成本
根據第一階段安排,股價介乎10元至20元的股票之最低上落價位將由現時的0.02元減半至0.01元;至於股價在20元至50元之間的股份,最低上落價位則會由現時的0.05元減至0.02元。若第一階段成效的檢討結果未見不良影響,第二階段暫定於2026年中實施,屆時,股價介乎0.5元至10元的股份,其最低上落價位將由0.01元減半至0.005元。
下調最低上落價位可令買賣報價更貼近,促進交易效率,亦有助降低交易成本。
為確保下調最低上落價位的措施可順利落實,港交所已於2025年6月30日優化股份交收費結構,取消最低及最高的股份交收費限制,令不同交易規模的收費更公平。
根據港交所數據,若以2019至2024年間的交易推算,約77%的證券交易可節省交收費用。
一系列舉措提升市場流動性及活力
下調最低上落價位、優化股份交收費結構等措施均以提升香港市場流動性為目標,並為投資者帶來實質的成本效益。相關措施包括惡劣天氣不停市安排、優化市場數據服務等,港府亦於2023年11月將股票交易印花稅由0.13%下調至0.10%,進一步降低投資者交易成本及提升香港市場競爭力。
港交所將繼續致力優化市場微結構,包括研究改善交易單位制度及拓展國際市場等,務求提升交易效率和降低市場的交易成本,進一步加強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吸引力。
香港交易所證券產品發展主管 羅博仁
東網網站 : https://on.cc/東網Facebook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oncc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