襪子也有毒?醫師點名「這4款」別買:恐藏一級致癌物
襪子也可能有毒?醫師黃軒指出,若襪子氣味很嗆、會掉色、襪口過緊、低價的襪子,不僅會磨損皮膚,還會悄悄危害健康。根據國際研究,錯誤材質與製程的襪子,已被證實與皮膚過敏、內分泌干擾,甚至癌症風險有關。
黃軒說明,買回來的襪子聞起來有塑膠味、刺鼻化工味,那可能是有害化學物殘留,包括「芳香胺染料」與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s)。這些物質長時間與皮膚接觸,容易引起過敏性皮膚炎,甚至進入血液影響全身健康。根據多項研究指出,職業暴露於芳香胺(如 benzidine、2‑naphthylamine 等),與膀胱癌風險明顯增加有關,屬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之第一類致癌物 。
襪子一洗就褪色可不只是品質問題。黃軒指出,染料如果不穩定,可能含有重金屬或亞硝胺。當皮膚出汗,這些物質能透過皮膚進入人體,干擾內分泌,甚至影響甲狀腺與生殖系統。合成染料中可能含有重金屬、致癌「偶氮染料」分解物、結合劑(mordants)等化學物質,且汗水或水洗都可能促使這些物質釋出,進而造成皮膚刺激、過敏或吸收入人體。
黃軒表示,有不少襪子為了「防滑」或「塑型」,襪口設計得非常緊。長期穿著過緊的襪子,會壓迫血管與神經,增加靜脈曲張、血栓甚至深部靜脈栓塞(DVT)的風險。至於低價的襪子則是甲醛與有毒物質大本營,低價襪常為壓低成本而使用甲醛等防皺劑。甲醛不只會刺激皮膚,還被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列為第一類致癌物,長期暴露與鼻咽癌、白血病等癌症相關。
黃軒也提出安全選襪3原則,包含選擇有信譽的品牌,且標籤標明「無甲醛」、「無偶氮染料」的產品;新襪子可先用清水或溫和洗滌劑清洗,減少殘留化學物質;嬰幼兒或過敏體質者應特別注意選擇天然材質的襪子,並避免穿著染色鮮豔或氣味刺鼻的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