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13至24歲梅毒感染連續4年上升 性病匿名快速篩檢啟動

NOW健康(TW)

更新於 3小時前 • 發布於 3小時前 • 楊芷晴 報導

【NOW健康 楊芷晴/台北報導】疾管署為強化我國梅毒及淋病的臨床診療品質與防治效能,疾管署特別委託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由其邀集感染科、泌尿科、婦產科、家庭醫學科及皮膚科等醫學會及相關領域專家,依據最新國際性傳染病治療指引及本土流行病學與臨床實務經驗,共同編製《台灣成人梅毒及淋病臨床診斷、治療暨預防指引》。

國人梅毒感染呈上升趨勢 其中13至24歲年輕族群已連續4年上升

本指引內容涵蓋疾病簡介、檢驗與診斷、治療建議、藥物使用注意事項、個案追蹤、性伴侶檢驗與治療、抗藥性分析及預防等面向,提供病患專業的治療服務,進一步降低社區性傳染病的傳播風險。期盼本指引的發行能協助臨床醫療人員提升處置準確性與一致性,藉由醫療與防治網絡的緊密合作,建立早期發 現、及時介入治療與有效預防的整合性服務體系,持續降低我國性傳染病流行風險,守護全民健康。

疾管署統計,今(2025)年1至7月全國性傳染病感染情形:感染愛滋病毒者513例、淋病3,627例,較去(2024)年同期(581例和4,438例)均已呈現下降趨勢(分別下降12%與18%);但梅毒感染卻呈上升趨勢,今年1至7月梅毒感染通報數新增5,826例,較去年同期(5,456例)上升7%。其中,13至24歲年輕族群更為近年唯一持續上升的年齡層,2024年13至24歲梅毒通報數為1,772例,較2023年(1,490例)上升19%,已連續4年上升,今年1至7月該年齡層梅毒通報數為1,126例,較去年同期(989例)增加14%,值得關注。

▲為強化我國對新興傳染病之應變量能,台大醫院辦理國外返台疑似特殊病原傳染病病人收治演練,並由疾管署莊人祥署長親自到場交流,針對演練過程提出建議。(圖/疾管署提供)

全國13家一站式匿名篩檢醫院 7月起啟動「性傳染病匿名諮詢服務」

疾管署指出,為提升國人性傳染病防治知能,今年7月1日已啟動「性傳染病匿名諮詢服務」,由全國13家一站式匿名篩檢醫院。提供民眾一對一、個人化匿名諮詢服務。民眾可透過電話、E-mail或LINE@等多元管道進行諮詢,對話內容均嚴格保密,確保個人隱私。

此外,除既有免費愛滋匿名篩檢服務外,該13家醫院亦針對24歲(含)以下年輕族群及學生提供「免費梅毒快速篩檢服務」,30分鐘內可獲得結果;若初步篩檢結果為陽性,亦補助當次就醫免部分負擔及掛號費,以利及早診斷與治療。此匿名諮詢服務推動至今1個月,已提供382人次的諮詢,其中以詢問性傳染病知識、症狀及治療諮詢、免費梅毒篩檢問題為最多;另使用梅毒快篩服務則已提供256人次,其中共篩出10人呈陽性。

梅毒與淋病皆由不安全性行為傳染 伴侶應同時治療避免乒乓感染

疾管署說明,梅毒與淋病皆主要係經由不安全性行為傳播之性傳染病。梅毒感染初期常見無痛性潰瘍與硬性下疳,具高傳染性;第二期可能出現皮疹、發燒、倦怠等全身症狀,若未治療恐發展為心血管或神經性梅毒等嚴重併發症。男性多於感染淋病後2至7天出現尿道化膿與排尿不適,女性則常無明顯症狀。若未治療,恐導致不孕,並可能引發直腸、咽喉或結膜等部位感染。

民眾如有不安全性行為風險,應主動接受性傳染病篩檢,並妥善治療與告知伴侶及早就醫,避免「乒乓感染」反覆傳播。更多相關資訊及《台灣成人梅毒及淋病臨床診斷、治療暨預防指引》全文,請至疾管署全球資訊網「性傳染病衛教資源」及「性傳染病匿名諮詢與篩檢」查閱。如有相關疑問也可撥打國內免付費防疫專線1922(或 0800-001922)洽詢。

# 首圖來源/Freepik

查看原始文章

防曬怎麼挑?質地清爽、潤色兼保養 環保概念也成焦點

NOW健康(TW)

13至24歲梅毒感染連續4年上升 性病匿名快速篩檢啟動

NOW健康(TW)

孩童戽斗影響咬合與消化! 機能性戽斗把握黃金期矯正

NOW健康(TW)
查看更多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最新內容

憂鬱父親節?調查:43%爸爸心理健康亮紅燈 超過半數不會求救

台灣健康醫療網

膽固醇過高要注意甚麼?一定要戒餅乾!營養師揭慎吃8種食物增膽固醇

am730

港台SMA連線座談:兩地協會首度交流 借鑒國際用藥經驗 鼓勵香港病友

am730

8成年輕人因青春痘陷焦慮 僅5%就醫!知名網紅「誤信偏方」慘變敏感肌

台灣健康醫療網

手指腳指針刺脹痛?原因是尿酸過高!日本專利配方 1星期告別刺、痺、痛

am730

洗腎人士恐忽略腫瘤警訊 醫揪腎性貧血陷阱與危機

am730

豪雨後感染風險高!疾管署籲落實防護 高危險群出現症狀速就醫

台灣健康醫療網

防曬怎麼挑?質地清爽、潤色兼保養 環保概念也成焦點

NOW健康(TW)

快速停止打嗝方法 飲水等3招無效須求醫

am730

睡眠時間與死亡率! 過度睡眠可能比睡眠不足更加危險

NOW健康(TW)

翁洗牙「滿嘴鮮血」血流不止!檢查竟確診骨髓性白血病

中天新聞網

睡前可以做甚麼? 「4-7-8呼吸法」對抗失眠

am730

高溫和壓力引發異位性皮膚炎 醫揭保濕修復是治療關鍵

NOW健康(TW)

立秋皮膚乾癢過敏、易咳?中醫推「生脈養陰茶」緩解

中天新聞網

屈公病境外移入+1例!40多歲女去廣東佛山返台後確診

中天新聞網

口腔癌病友的無聲父愛 孩子淚訴「您活著就是意義」

台灣健康醫療網

捱餓斷食易誘痛風發作!尿酸高低不是指標 醫生揭8大情況可致痛風

am730

狂咳又高燒!12歲童肺部驚現3公分囊腫 竟是罕見畸形

中天新聞網

父親節特別企劃!桃醫辦「爸愛說出口」關懷男性身心需求

中天新聞網

孩童戽斗影響咬合與消化! 機能性戽斗把握黃金期矯正

NOW健康(TW)

孕媽注意!懷孕期間感染屈公病 寶寶恐面臨發展遲緩風險

中天新聞網

白血病纏身!沈玉琳低調轉院…到台大醫院評估骨髓移植

中天新聞網

細菌把肺部吃破洞、關節痛到炸裂…提防暴雨後「隱形敵人」!屈公病、類鼻疽、登革熱症狀有哪些

幸福熟齡(台灣) ╳ 今周刊

97歲爺盼夢中安逝,卻遭插管、電擊拉回人間…一坪半打造居家安寧空間:人生最後一哩路,求的是尊嚴與平靜

幸福熟齡(台灣) ╳ 今周刊

出生12天嬰染「屈公病」臉變黑!醫:重症恐致肝衰竭 孕婦「1點」要警惕

台灣健康醫療網

塑膠顆粒入侵恐傷腎、傷心 醫籲:避免使用一次性餐具

am730

吃膠原蛋白、胎盤素養顏,1成分恐致「內膜病變」!子宮內膜癌病例激增10倍…醫:這些東西都要遠離

幸福熟齡(台灣) ╳ 今周刊

夏天也別輕忽流感!江蕙感染取消演唱會 醫揭3警訊判斷是否併發肺炎

Heho 健康(台灣)

立秋食譜|多吃雪耳、蓮藕、雪梨及淮山等養生防燥邪

am730

立秋湯水|黃瓜扁豆赤小豆豬骨湯 附3大注意事項!

am730

立秋吃甚麼養生?3大要訣 飲食及中醫湯水推介

am730

立秋|秋老虎係咩?緊記食酸野加強肝功能!養生方法和禁忌一文看清

am730

感冒恐喚醒癌細胞! 醫揭「白介素-6」是關鍵

中天新聞網

不是只有男生才要補鋅,女生也需要!10大「鋅」食物排行榜!不是生蠔、第一名竟然是「這食物」 | Women's Health

Women’s Health

沈玉琳確診血癌!年增1600例 醫揭骨髓性、淋巴性差異

中天新聞網

沈玉琳證實罹血癌!醫揭警訊:男性貧血千萬別輕忽

中天新聞網

【二十四節氣教室】秋天悄悄來臨 中醫幾招教你「立秋」養生

高燒 Gofever

無糖飲免稅通過,醫提醒:手搖飲、代糖飲藏健康危機

Heho 健康(台灣)

雞蛋唔怕食 研究推翻雞蛋膽固醇有害論

am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