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無人機對烏密集空襲 西方防長緊急磋商援助計劃
(德國之聲中文網)本周一(7月21日)英國國防大臣希利(John Healey)與德國防長皮斯托裡烏斯(Boris Pistorius)共同主持烏克蘭防務問題國際聯絡小組視頻會議。美國防長赫格塞斯(Pete Hegseth)、北約秘書呂特(Mark Rutte)及北約歐洲盟軍最高司令格林科維奇(Alexus Grynkewich)均參與會議。
就在此次會議前數小時,俄羅斯對烏克蘭發動了近幾個月來最大規模的空襲之一。烏空軍稱,俄方在這次襲擊中發射了426架“沙赫德”(Shahed)及誘餌無人機,另有24枚各型導彈。烏方共擊落200架無人機,干擾或使其脫離雷達控制的另有203架。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表示,此次對首都基輔的無人機和導彈襲擊造成至少2人死亡、15人受傷,其中包括一名12歲兒童。澤連斯基指出,俄軍意圖通過大規模無人機攻勢恐嚇烏克蘭民眾。
夜襲規模創紀錄,無人機攻勢升級
俄軍每晚出動大量遠程無人機,在烏克蘭上空盤旋數小時,從東部工業重鎮延伸至接近波蘭邊境的西部地區。據分析人士稱,如今俄羅斯單夜投入的無人機數量已超過2024年某些月份的總和,且此類攻擊可能還會升級。
7月8日的空襲中,俄軍動用了超過700架無人機,創下單日紀錄。有專家預計,這個數字可能很快突破1000架。上周末,德國少將克裡斯蒂安·弗洛伊丁(Christian Freuding)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俄羅斯的目標是在一次襲擊中發射2000架無人機。
從伊朗引進無人機,改進升級並國產化
俄軍最初從伊朗引進“沙黑德”(Shahed)無人機僅用於試驗。隨著時間推移,俄羅斯加快其國產化並改良設計。如今,俄軍方稱已將無人機部隊正式建設為獨立軍種,並設立專門機構研發戰術並培訓人員。
科研博主和西方智庫稱,俄方升級後的無人機從飛行高度上來看更難攔截,具備抗干擾能力,並能掛載強大的溫壓彈頭,部分使用AI實現自主巡航。其國產化型號為“格蘭”(Geran),速度可達180 千米/小時,且據信還在研發更高速的噴氣式無人機。
北京幫助俄繞過西方制裁
華盛頓戰爭研究所(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War)指出,俄方通過與中國的合作,繞過西方對無人機電子元器件的制裁。烏方軍事情報部門估計,俄方約65%的“格蘭”(Geran)無人機零部件來自中國。中國官方則對此予以否認。
“無人機戰爭”已成主戰形式
俄羅斯還研發出“雛菊”(Gerbera)型誘餌無人機,與攻擊型無人機類似,旨在干擾烏克蘭防空系統,從而保護主力機群。
俄軍通常一次出動大量無人機,迫使烏克蘭防空系統疲於應付,騰不出手攔截更昂貴的巡航導彈和彈道導彈,而莫斯科經常使用這些導彈來打擊關鍵基礎設施、防空炮台和空軍基地等目標。
前俄國防部發言人茲溫丘克(Mikhail Zvinchuk)在其軍事博客中寫道:俄軍已學會集中火力於關鍵目標,以最大化打擊效果。無人機能在烏克蘭上空盤旋數小時之久,且以“之”曲折路線規避攔截。
“我們不再是張開五指出招,而是攥緊拳頭,對一個點精准重擊,確保命中目標,”另一位軍事博主科茨(Alexander Kots)表示: “我們國防工業的產能使我們幾乎每天都能發起大規模打擊,而不需要停下來累積彈藥儲備。”
“以量壓制” —烏克蘭防線持續承壓
烏克蘭方面則主要依靠裝備機槍的地面機動小組作為應對無人機的低成本手段,以避免使用西方提供的昂貴防空導彈。同時烏克蘭已開始自行研發攔截無人機,並努力提高產量。但面對俄無人機數量激增,烏克蘭防御體系仍顯不堪重負。
俄羅斯如何負擔如此規模無人機?
盡管面臨國際制裁且經濟負擔日益加重,但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估計,俄軍今年軍費預計比去年增長3.4%,總額約2000億美元。
普京表示,去年俄軍交付各類無人機超過150萬架次。該研究所表示,盡管預算壓力可能會增加,但目前的支出水平對克裡姆林宮來說是可控的。
烏克蘭情報機構“Frontelligence Insight”本月報告稱,自2022年全面入侵以來,俄方共發射逾2.8萬架“沙黑德”(Shahed)系列無人機,其中僅上月發射量就佔了總數的10%。俄無人機單價約數萬美元,遠低於動輒數百萬美元的巡航或彈道導彈,因此性價比極高。
這些無人機航程可達2000 千米,能夠繞過一些防御系統,並能搭載約40 公斤爆炸物,使其成為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所稱的“殘酷消耗戰邏輯”中的一種極其有效的武器。
俄擬將無人機設為獨立軍種
俄軍通過在綿延1000多公裡的前線廣泛部署短程攻擊無人機,改變了戰鬥方式,能夠迅速識別並定位10公裡殺傷區內的目標。最初,這些無人機部隊由中級指揮官倡議組建,依靠私人募集資金購置。隨著規模擴大,俄方去年下半年成立統一指揮體系。普京已批准由國防部提出的,將其列為“無人系統部隊”獨立軍種的提議。
俄軍越來越重視發展細光纖鏈路戰場無人機,可無視電子干擾並具備25 公裡的射程。俄羅斯還設立了“魯比肯”(Rubicon)中心,用於集中培訓無人機操作人員並制定戰術。
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軍事專家邁克爾·科夫曼(Michael Kofman)指出,俄羅斯的技術進步給烏克蘭的後方防護帶來了新的挑戰:“烏軍必須在更深層次部署防御力量。”
特朗普設50天期限,催促西方加快援助
特朗普一周前公布軍援計劃,要求北約成員國調撥美制武器(包括“愛國者”防空導彈系統),要麼來自現有庫存,要麼新購捐贈。
特朗普在對俄態度上有所轉變,並對莫斯科設下50天的期限,若50天內不達成協議將面臨更嚴厲制裁。英國政府表示,在當天會議中,英國國防大臣希利將敦促各國發起“50天援助沖刺”,向烏克蘭提供對抗俄羅斯所需武器,以迫使普京重回談判桌。
北約協調援助,愛國者導彈系統是重點
烏克蘭新任防長丹尼斯·什梅加爾(Denys Shmyhal)在防務聯絡小組會議上呼籲盟友盡快交付美制防空系統。
北約歐洲盟軍司令格林科維奇上周四對美聯社表示,向烏武器轉交的准備工作正在進行中。美國駐北約大使馬修·惠特克(Matthew Whitaker)則稱,目前尚無法給出具體時間表。
歐盟國防與太空事務專員安德留斯·庫比柳斯(Andrius Kubilius)周一訪美,計劃與美方官員就歐洲防務與烏克蘭援助進行磋商。
庫比柳斯對記者表示,歡迎特朗普對普京采取更強硬立場,並稱這是“我們支持烏克蘭的新契機。”“如果美歐聯手,我們的經濟總量是俄羅斯的20倍。”庫比柳斯表示“所需的是政治意願。”
德國與瑞士支持轉交愛國者系統,但交付仍需時日
烏克蘭希望盡快獲得美制“愛國者”導彈系統。德國方面表示,願出資購買兩套系統援助烏克蘭,並可能從自身庫存中調撥設備,由美方補充庫存。
但德國總理梅爾茨(Friedrich Merz又譯“默茨”)指出,交付可能需要時間:“這需要運輸、部署,這不是幾個小時的事,而是幾天、甚至幾周。”
此外瑞士國防部表示,美方已通知其五套原定交付瑞士的“愛國者”系統將被“優先轉交”烏克蘭。
在烏克蘭等待“愛國者”系統期間,北約也在協調包括彈藥和火炮在內的其他軍援,部分來自美國近期恢復的援助項目。一位北約高級官員透露此消息,但因涉敏感事務未透露姓名。
烏俄新一輪談判將至
澤連斯基在視頻講話中表示,烏俄代表團計劃於周三(7月23日)進行新一輪談判。他稱,正與烏方談判代表烏梅羅夫(Rustem Umerov)籌備相關事宜,但未透露更多細節。
此前兩輪談判均在伊斯坦布爾舉行。俄羅斯媒體稱,下一輪可能仍將在該市進行。目前,談判雖促成戰俘交換,但尚未有實質協議達成。
(美聯社)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道。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顯示全部
留言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