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又不想上班?啟動你的「好奇心」,讓每天的8小時更有意義!
讓我先問你一個問題:你覺得工作只是為了賺錢,找不到任何意義感嗎?
如果你有這種感覺,工作目的與人生意義是脫節的。那麼你可能會接著問,我要怎麼找到我的目的?
作家約翰.柯爾曼(John Coleman)過去十幾年一直在研究「目的感」這個主題,他發現,工作目的不是「找」來的,是我們自己建構的。那些在工作中感到快樂和滿足的人,都有一個共同點:他們不是被動地接受工作,而是主動地參與和形塑自己的工作體驗。
這背後的心理學原理很簡單,就在於一個我們每個人都擁有,但很少有意識運用的能力--好奇心。
在工作中找到意義的人,都懂得運用好奇心來重新定義自己的工作。當你把自己看成是工作的創造者,而不是受害者,你的大腦就會開始尋找意義和價值,而不是只看到負擔和壓力。
柯爾曼總結出四個方法,都說明了好奇心不是一種你有或沒有的天賦,而是一個你可以學會運用的工具,讓我們每天都可以有意識地為工作增添更多的層次跟意義。
方法一:工作塑造
工作塑造(Job Crafting)就是對目前的工作做一些小小的調整,讓它更靠近你的熱情、特質和興趣。
柯爾曼給了一個很生動的例子。達拉斯有位校車司機叫柯蒂斯,他原本只要負責開車就好,但他真誠地關心校車上的每個孩子,針對不同孩子的興趣與特質準備貼心小禮物,讓單純的上學路線變成充滿溫暖和快樂的體驗,甚至有一位父母離異的孩子表示,從柯蒂斯身上感受到父愛。
這種轉變的起點就是好奇心。你可以問自己:我真正擅長什麼?我做什麼事情會很有熱情?工作裡面有哪些事情讓我真的覺得快樂?
這種比較深入的自我了解,就是工作塑造的基礎。它讓你去想:我怎麼調整我的工作內容,讓它對我更有意義,同時可能也能更好地服務別人?
或許你現在在想:「我的工作很死板,沒什麼可以調整的空間。」但我想挑戰你一下,真的沒有嗎?也許調整的空間比你想像的大。關鍵是你願不願意帶著好奇心去探索可能性。
方法二:將工作化為技藝
回想一下,以前的工匠,他們會很投入地去精進一門手藝。那種專注、那種對卓越的追求,在現代的工作裡面,你也可以找到實踐的機會。
重點在於追求卓越和自我提升。柯爾曼舉了自己的例子,他在麥肯錫擔任分析師時,會運用優雅的公式來建立漂亮的Excel模型,為了讓客戶可以長期使用。無論公司合夥人是否有注意到,他都會這麼做,因為他會為挑戰自我、提升技藝本身感到驕傲。
他的滿足感不是來自別人的讚美,而是那個內在的、來自於精進自我的成就感。
好奇心在這裡扮演什麼角色呢?它讓你去問:工作裡有哪些核心的部分是需要做到卓越的?我還需要加強哪些技能?有沒有哪一兩個特定的領域,我可以專心投入去把它做得更好?
重點不是成就一定要多大,而是那個持續挑戰自己、超越過去的過程。你可以選一個你覺得做起來蠻有樂趣的領域,然後設定目標去改進它,甚至可以每天記錄一下自己的進步。這不只是工作,而是在創造自己認為有價值的東西。
方法三:連接工作與服務
為別人服務,是提升幸福感跟目的感的一個非常強大的方法。而且這裡要強調的是,幾乎所有工作都有服務別人的機會。你可能在服務客戶,也可能在服務同事、你的主管,或者你的朋友或社群,甚至是你的家人與寵物。
讓服務成為工作的核心,使把我們的視角從只看自己往外擴散。好奇心在這裡就能幫助我們去辨識:我實際上在為誰服務?我的客戶、我的同事,他們真正需要的是什麼?我現在的工作方法要怎麼樣才能更好地幫助到他們?這種向外看的角度,讓我們可以透過為別人創造價值來找到工作的意義。
這裡有個很具體的建議,你不妨試試看。先選定兩個主要的服務對象,比如說你的同事和你的顧客。然後花一個月的時間,專心去了解他們。怎麼了解呢?你可以觀察,可以問問題,可以傾聽他們的需求和困擾。然後去想:我能怎麼透過我的工作,為他們帶來更多幫助?當你真的開始這樣做的時候,你會發現工作突然有了方向感。你不再只是在完成任務,而是在解決問題,在創造價值。
柯爾曼分享了一個親身經歷。他有一次在處理一個看似無聊的行政工作,開始想這個工作到底在服務誰。他發現,雖然表面上看起來很瑣碎,但實際上這幫助他那些更專業的同事,可以更專注在自己的工作上。當他意識到這一點後,他對這個工作的態度完全改變了。
方法四:投資正向關係
有意義的正向人際關係,對營造幸福感很重要,在工作場合一樣重要。想想看,我們每天跟同事相處的時間可能比跟家人相處的時間還長。如果這些關係是正向的、支持的,那對我們的幸福感會有巨大的影響。
但問題來了,怎麼建立這些關係?尤其是工作那麼忙,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事情要處理。你可以帶著好奇心去觀察同事:除了工作之外,他們生活中的樣子?他們真正在乎什麼事情?他們最近有什麼擔憂,或者有什麼熱情所在?
不能只是為了公事才互動。這種發自內心的好奇,也能幫助你培養出同理心,建立起互相支持的連結。而當你跟同事有了正面的連結,彼此合作就變得更順暢,溝通也更有效率。
透過這些方法,我們每天都可以有意識地為工作增添更多的層次跟意義。尋找工作的目的感不是一個很遙遠的目標,它是一個主動的過程,需要我們帶著好奇心去積極地跟自己,跟我們的工作任務,還有跟周遭的人去互動。
最後,再回到我們一開始問的那個問題:你覺得工作只是為了賺錢,找不到任何意義感嗎?
如果你的答案是 Yes,那你該知道,工作不會自帶意義,是靠「好奇心」一點一滴形塑出來。與其找到它的意義,不如主動出手,從柯爾曼提出的四個方法中,挑一個最吸引你、或是最容易開始的,就從今天,開始試試看。
- 本文改寫自《哈佛商業評論》全球繁體中文版文章〈四種方法善用好奇心,讓工作更有意義〉
延伸閱讀: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