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國人最新死因排名揭曉!多項慢性病下降,肺炎與自殺成隱憂

KingNet 國家網路醫藥

更新於 06月23日09:29 • 發布於 07月14日04:30 • 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作者/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編輯部 文章授權刊登/常春月刊

本文深入解析113年最新全國死亡統計,探討COVID-19與糖尿病死亡人數明顯下降的原因,並指出十大死因趨勢與癌症風險警訊,提供健康生活與早期篩檢的關鍵建議。

根據衛生福利部最新公布的113年全國死亡統計資料,顯示台灣整體國民健康狀況略有改善,死亡人數與死亡率皆呈現下降的趨勢。113年全年死亡總人數為201,383人,較112年減少4,192人,降幅達2.0%。
整體死亡率為每十萬人口860.2人,標準化死亡率則為每十萬人口410.3人,分別較前一年下降2.3%與4.5%;這顯示在醫療品質提升、公共衛生推動與疾病防治的努力下,整體健康介入已逐漸展現成果。

死亡人數減少2原因

本次死亡人數減少的主因,主要為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與糖尿病死亡人數的明顯下降。COVID-19死亡人數相較於112年驟減約6,000人,排名更由第6名滑落至第14名,反映出疫情趨緩與疫苗、醫療介入的有效性;糖尿病死亡人數也減少了962人,是主要慢性病中降幅最明顯的項目之一。
進一步分析十大死因,前三名依序為:惡性腫瘤(癌症)、心臟疾病與肺炎,這三大死因合計造成接近一半的死亡人數,其後依序為: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性疾病、事故傷害、慢性下呼吸道疾病、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以及蓄意自我傷害(自殺),十大死因總計奪走國人149,479條人命,占總死亡人數的74.2%。
值得注意的是在十大死因中,標準化死亡率較前一年上升者為肺炎與自殺,其餘項目皆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糖尿病、腎臟病變及事故傷害降幅最為明顯;這顯示在衛教與醫療資源的持續投入下,慢性病管理的成效逐漸顯現,不過,心理健康與高齡族群的呼吸道疾病,仍是未來公衛防治的重要課題。

十大癌症死因排序

癌症依舊穩坐台灣頭號死因的寶座。113年癌症死亡人數達54,032人,換算下來,每十萬人口中就有230.8人因癌症死亡,標準化死亡率則為113.3人,較112年略為下降。十大癌症死因排序與去年一致,依序為:

  • 氣管、支氣管與肺癌
  • 肝與肝內膽管癌
  • 結腸、直腸與肛門癌
  • 女性乳癌
  • 前列腺(攝護腺)癌
  • 口腔癌
  • 胰臟癌
  • 胃癌
  • 食道癌
  • 卵巢癌

關注2癌症風險

值得留意的是,雖整體癌症標準化死亡率下降,但前列腺癌與卵巢癌卻出現微幅上升的情形,顯示這兩類癌症在特定族群中仍有值得關注的風險。尤其前列腺癌隨人口高齡化而增加,而卵巢癌則多發於年輕女性,提醒社會應強化篩檢與早期介入。
從死亡者的年齡分布來看,113年癌症死亡的年齡中位數為71歲,較前一年增加1歲,顯示死亡年齡略有延後。男性死亡中位數為70歲,女性則為72歲。然而,部分癌症的死亡年齡明顯偏低,口腔癌、食道癌與卵巢癌的死亡年齡中位數僅為63歲,女性乳癌的死亡年齡亦偏低,顯示這些癌症對青壯年族群的影響不容忽視,提醒年輕族群應提升健康意識,及早檢查。
在事故傷害部分,113年交通事故死亡人數為2,932人,較前一年減少136人,降幅達4.4%,可見交通安全政策與執法執行逐漸發揮成效。孕產婦死亡人數也創下新低,全年僅11人死亡,較去年再減1人,並為自105年《生產事故救濟條例》實施以來最低紀錄,顯示婦幼醫療安全保障日益完善。

落實健康生活型態

整體而言,113年國人死因統計呈現多項正向趨勢,除肺炎與自殺外,多數主要死因皆呈下降,尤其在COVID-19、糖尿病與腎臟病方面成效顯著,反映出公衛體系的進步與民眾健康意識的提升。然而,肺部感染與心理健康議題持續上升,顯示在高齡社會與高壓社會氛圍下仍須持續強化相關防治策略。
展望未來,衛福部呼籲民眾落實健康生活型態,包括均衡飲食、適度運動、定期健檢與心理健康照顧,並鼓勵民眾參與各項癌症與慢性病篩檢計畫,以提早發現、早期治療。同時,政府也將持續加強公共衛生政策與醫療體系韌性,致力於打造更安全、健康與有韌性的社會環境。

【更多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報導】

立刻加入KingNet 國家網路醫藥 LINE@ 共同守護全家人健康!

查看原始文章

健康指南:聰明吃水果

水果健康可以吃很多?專家教你怎麼聰明吃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生活規律、不菸不酒仍長「大腸息肉」?醫揭真相 很多年輕人都忽略了

常春月刊
02

1/3台人有脂肪肝!研究揭「這飲品」能降23%風險、還防肝癌

三立新聞網
03

腹痛別硬撐!醫警告:恐是膽囊炎 這2症狀和結石有關

常春月刊
04

明明爆汗運動卻沒瘦?專家揭「關鍵真相」 不少人都搞錯

常春月刊
05

避免術中風險!麻醉科醫師提醒:「這些藥物與保健品」需提前停用

健康醫療網
06

蝦子泡過藥怎麼看?餐廳業者教分辨「2關鍵」 網驚:差異很大

TVBS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