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腹痛別硬撐!醫警告:恐是膽囊炎 這2症狀和結石有關

常春月刊

更新於 23小時前 • 發布於 5小時前

肚子痛別輕忽,小心急性膽囊炎!郭綜合醫院檢查中心主任暨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張育霖提醒,急性膽囊炎的發生與膽結石有密切關係,常見於飽餐或進食過多高油脂食物後,引發腹痛不適。他指出,膽囊炎症狀主要為右上腹持續性疼痛,並可能伴隨發燒、嘔吐症狀,並警告「4類人」是高風險群。

61歲李女士,因右上腹劇痛難耐前往郭綜合醫院掛急診,驗血結果:白血球數值為13.2、腹部電腦斷層顯示膽囊結石併急性膽囊炎。李女士接受抗生素、輸液及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出院後,醫師囑咐低油飲食,經3個月後門診追蹤,李女士已能進食無礙。

另一位72歲白先生,有慢性阻塞性肺病及心衰竭病史,右上腹痛已3天。曾前往診所求治仍難過,並開始發燒、噁心,至郭綜合醫院急診,檢驗結果:體溫燒到38.6度、右上腹壓痛,吸氣時更痛。白血球數值為18.2、腹部電腦斷層顯示膽囊結石併急性膽囊炎。

膽囊炎典型症狀為右上腹痛、發燒

張育霖表示,膽囊的功能是儲存肝臟分泌的膽汁,當食物進入胃中時,膽囊會收縮將膽汁經由膽管送到十二指腸,協助消化作用。一旦膽汁在膽囊內停滯時,長時間下來其中的物質會沉澱形成砂泥及結石。

膽囊結石可能引起多種併發症,包括:

膽絞痛

膽囊炎

膽管炎

胰臟炎

肝炎

張育霖進一步解釋,當結石持續卡在膽囊管,使膽汁滯留,膽囊內細菌滋生,就會導致急性膽囊發炎,其主要症狀為:

*持續右上腹痛,可能反射至右肩或背部

*可能伴隨發燒、噁心等症狀

肥胖、女性、老年人是高風險群

張育霖說明,急性膽囊炎的發生大多數是膽結石造成,膽囊結石好發的4類高危險群包括:

肥胖者

女性

年長者

曾經生產過的婦女

此外,若體內有長期脫水情況,也可能誘發膽囊炎。多數研究指出,因急性膽囊炎而住院治療的女性患者比男性多。

膽囊炎常見4大治療策略

患者體檢時按壓右上腹,會在吸氣過程因疼痛而中斷吸氣動作,即為「牟菲氏病徵」(Murphy‘s sign)。檢驗通常會發現發炎指數(CRP)及白血球數(WBC)升高,超音波及電腦斷層可見到膽囊腫脹、膽囊壁增厚等影像表現。

張育霖強調,急性膽囊炎會依據局部發炎跡象、發炎反應及影像表現來作診斷,醫師評估急性膽囊炎嚴重度、考慮病患本身共病的影響、衡量麻醉風險,選擇治療方案。急性膽囊炎的基本治療包括禁食、靜脈點滴、止痛藥及抗生素;進階治療包括膽囊切除術及膽囊引流術。

其中,病患若接受經膽囊切除術,術後可能會於進食後腸胃不適,多數病患在半年內症狀減輕,且即使切除膽囊,仍須留意「總膽管」及「肝內膽管」內有結石的可能。接受經膽囊引流術者,則因膽囊結石仍然存在,須注意相關併發症,除調整生活飲食型態外,也可考慮膽囊切除術。

張育霖提醒,膽囊結石可能引起多種併發症,平日應遵循少油飲食,以及避免長時間不進食,以減少膽結石的生成;當右上腹痛時要小心膽囊炎或其他臟器出問題,應盡早到胃腸肝膽科門診尋求診治。

(本文獲優活健康網授權轉載,原文為:「這種腹痛」千萬別忍!恐是膽囊炎發作⋯醫揭「2症狀」都因結石卡住

延伸閱讀:
·體檢發現膽囊息肉?醫揭「成因與高風險族群」 長期低脂飲食、服用制酸劑當心
·膽息肉>1cm就可能變成癌!醫揭「危險信號」 晚期致死率極高

查看原始文章

健康指南:聰明吃水果

水果健康可以吃很多?專家教你怎麼聰明吃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生活規律、不菸不酒仍長「大腸息肉」?醫揭真相 很多年輕人都忽略了

常春月刊
02

1/3台人有脂肪肝!研究揭「這飲品」能降23%風險、還防肝癌

三立新聞網
03

明明爆汗運動卻沒瘦?專家揭「關鍵真相」 不少人都搞錯

常春月刊
04

避免術中風險!麻醉科醫師提醒:「這些藥物與保健品」需提前停用

健康醫療網
05

蝦子泡過藥怎麼看?餐廳業者教分辨「2關鍵」 網驚:差異很大

TVBS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