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藝術家」聯展傳達康復之友生命故事
記者黃朝琴/臺北報導
衛生福利部八里療養院主辦「我是藝術家」作品聯展,即起於國立中正紀念堂3樓藝廊登場,百位康復之友呈現陶藝及多樣媒材的平面畫作,透過創作表達內在情感與對藝術的熱忱,並藉由展覽與社會進行深度對話,傳遞他們在康復歷程中堅持不懈、精彩豐富的生命故事,值得觀眾細品象徵重生與希望的旅程。
其中,《變色龍的旅行》主題,為藝術家順德所創作陶偶,以色彩斑斕卻極具警覺性的變色龍為寓意,變色龍隨環境改變自己的模樣,身上多變的花紋象徵康復者學習改變與適應,融入社區過程經歷掙扎與蛻變,面對轉折、跨越迷惘,最終逐步融入社會的心路歷程。
另一件藝術家Linda創作的《小美人魚》陶偶,小美人魚不再是夢想被王子拯救的童話角色,而是象徵努力自立、渴望被理解的心聲。美人魚想往岸上生活,卻雙足未生,這正如身處精神障礙中的朋友,想要向世界靠近,卻被一層無形的隔閡包圍著。
歐懷澤《鐵道上的目光》描繪帶著微笑復駛的臺鐵CT256蒸汽火車,載著時代記憶,也展現歷久彌新力量。闕建造《全大運比賽》描繪興奮熱烈的選手競爭,以及啦啦隊熱情助陣。陳治融《教父》拼湊電影畫面,展現獨特感受,至於《雙龍戲珠》以龍紋刺青寓意吉祥,象徵夫妻互敬與包容。施懿珍《阿拉斯加犬之肖像畫》比喻狗與人親近關係,至於《希望》則以白花代表純潔,蜜蜂代表希望。鍾紹儀《海馬勇士大戰章魚哥》,透過許多海底戰士保衛家園,象徵守護故鄉與生命文化。
「我是藝術家」聯展不僅是視覺藝術的饗宴,更是一次心靈的傾聽與理解。康復之友們透過創作描繪自己的情緒地圖,表達心中最真實的渴望與掙扎,每一幅畫作,都是他們生命歷程中的一頁篇章。
衛生福利部八里療養院院長李新民表示,每一件康復之友的作品,承載著生命的凝視,還有對社會理解的渴望。八里療養院為大臺北地區提供全方位精神醫療服務的區域教學醫院,致力於整合藥物與多元復健治療,協助病人恢復身心功能與提升生活品質。這次畫展更鼓勵康復之友親自與民眾交流創作理念,藉此拉近彼此距離,促進社會對康復者的理解與正向認識。
李新民進一步指出,藝術創作在康復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不僅能穩定情緒、促進自我表達,更能強化人際互動與自我肯定。透過這些作品,社會大眾不僅能看見康復之友的創意與才華,更能體會他們在復健與日常生活中所投注的努力與勇氣。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