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百億癌症新藥基金難支撐...5款新藥一年就花掉32.7億 病友苦等無解

信傳媒

更新於 08月22日09:00 • 發布於 14小時前 • 陳稚華
癌症患者苦等新藥問世,治療選擇與負擔問題目前許多癌友仍未獲得改善。(圖片來源/freepik)

為提高癌友可用新藥,行政院祭出百億癌症新藥基金,旨在加速國內癌症新藥的研發與上市,並提升國人對抗癌症的治療選項。然而,基金的實際運作情況卻引發了癌症病友和醫療界的關注與質疑。

根據衛福部的資料,該基金主要透過「癌症新藥加速研發計畫」進行資金分配,並設立了專責小組負責審查與監督。截至2025年初,已有多家國內生技公司獲得資助,進行新藥的臨床前研究與臨床試驗。然而,有專家指出,雖基金總額名義上為百億,但實際撥款進度緩慢,且有些資金被挪用至其他研究領域,或滯留於行政審查流程中,未能及時轉化為臨床成果,導致新藥上市速度依舊緩慢。

此外,病友團體指出,雖然政府宣稱將加速新藥上市,但實際上,許多癌症病友仍面臨治療選擇有限、藥物價格高昂以及醫療資源分配不均等問題。有病友表示,儘管新藥研發獲得資助,但距離實際上市仍需數年時間,且上市後的價格可能使其難以負擔。

政府說好的百億癌症新藥基金真的有到百億嗎?癌友真能受惠?

基金撥補複雜,行政院版本惹醫界疑慮

東亞政經塾顧問丁旗源,擁有超過20年立院經歷及醫療政策,在接受《信傳媒》電訪時先解釋,百億癌症新藥基金由政府公務預算撥補到健保基金,是健保總額外的額外財源,不影響現有健保總額,這筆基金讓癌症新藥有額外財源,目的是加速納保流程。

而癌症新藥納保後仍需收集上市後的真實世界數據(Real-World Data),審查期約2-3年,最長可延長至5年,確保藥物療效符合初期試驗承諾。成效良好的藥物將回歸健保總額正式納保;若療效不足,則可能被移出基金給付。

日前丁旗源寫給總統賴清德一封信,指出在「115 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暨附屬單位預算及綜計表」中,針對第三點百億癌症新藥基金的部分,由於行政院和主計總處對於醫藥界的實務並不清楚,「所以這樣的寫法,恐怕會讓醫藥界及病友團體傷心。」

丁旗源提到,「首先,114年運用癌症新藥基金(亦即在總額外的癌症新藥暫時性支付專款)至少到7月底已經核有5款新藥,分別是治療多發性骨髓瘤的Elrexfio、Tecvayli(0501通過)、非小細胞肺癌、早期乳癌及大腸直腸癌的Keytruda(0601通過)、非鱗狀非小細胞肺癌的Tecentriq(0601通過)、有併發症的叢狀神經纖維瘤Koselugo。預估這幾款新藥全年度所需藥費至少達32.77億元以上,另外已經在排隊待審的新藥(現在才第三季),所以今年的50億也只是勉強夠用!」

他強調,重點在於一旦納入新藥基金給付,依照「癌症新藥暫時性支付專款作業原則」第11點,協議有效期間以2-3年為原則,最長不得超過5年,「這也就是說,明年所編的50億元,頂多只夠付今年通過的這些新藥!」

丁旗源補充說明,實務操作應該會不夠,因為好的藥,醫院進藥速度會加快、用量會越來越大,金額只會增加不會減少。「所以會出現一種情形,就是已經導入HS(前瞻式新藥及新給付範圍預算推估登錄作業及平台)的新藥品項但尚未審議(已經在排隊的),恐怕就要再多等1到2年。簡單來說,病友們已經在等的癌症新藥,明年度可以納入TCDF(癌症新藥基金)的機率將會非常非常非常小!」

丁旗源表示,這和當初設立百億癌症新藥基金的原意有落差,也並不是2年度加起來剛好100億就算了事,希望賴總統能貫徹健康台灣的意志,不要讓行政程序扭曲了當初的好意。

5款新藥一年耗費32.7億元,恐使明年度50億基金經費捉襟見肘,後續藥物納保難度倍增。(圖片來源/丁旗源提供)

藥費支出暴增…50億恐難撐過一年

丁旗源指出,對於癌症患者而言,最直接的問題是新藥何時能上市、價格是否可負擔。病友團體也提到,雖然部分新藥已有研發進展,但真正可供臨床使用的藥物仍然有限,且價格高昂,患者負擔並未因此明顯降低。

有癌症患者家屬坦言,基金設立初衷雖好,但他們依然面臨昂貴醫療費用與漫長等待期的困境。「我們以為政府說的百億基金能夠讓病人更快拿到新藥,但實際上,很多新藥要等很久才會上市,而且價格還是高得嚇人。」一位乳癌患者家屬如此表示。

丁旗源進一步指出,百億新藥基金若要真正發揮效益,需要解決幾個關鍵問題。首先是撥款程序繁瑣,缺乏透明度,導致資金未能快速投入最需要的研發項目;其次是政府與產業間缺乏有效的合作機制,造成資金運用效率不佳。此外,新藥研發與上市過程中,患者需求並未被充分考量,臨床應用與實際可負擔性仍有差距。

部分業界人士認為,若缺乏長期監督與定期評估,基金資金容易滯留在行政流程中,難以發揮預期效益。專家建議,政府應建立透明、公開的審查與監督制度,確保每一筆基金都能直接投入到具臨床價值的癌症新藥研發,讓患者真正受惠。

百億基金名義誘人,實際每年僅編列50億,藥費需求卻節節高漲,恐難支應癌症新藥給付。(圖片來源/115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暨附屬單位預算及綜計表)

病友盼政策回歸初衷,不再苦等且實質降低治療負擔

丁旗源也提到,癌症新藥需依國際臨床數據及標準,其實政府可以引用美國國家綜合癌症網絡(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的指引,作為實際執行的參考。

儘管「百億癌症新藥基金」在政策層面上展現了政府對抗癌症的決心,但在實際運作中仍面臨諸多挑戰。丁旗源呼籲,政府在未來應該加強資金運用效率與監督機制,建立公私協力合作平台,簡化基金撥款與審查流程,並將患者的實際需求納入研發與上市考量。

唯有如此,百億基金才能真正落實「加速新藥研發、患者實際受惠」的初衷,避免資金被行政流程或其他非關鍵用途消耗,才能讓癌症患者切實感受到政策帶來的利益。未來,如何提升基金的透明度、加速新藥的上市流程,以及確保病友能夠實際受惠,將是政府需要持續關注與改進的重點,否則癌友無止盡等待新藥的漫長過程中,健康與生活品質都將受到影響。

延伸閱讀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女童高燒40℃找不出原因!驗出沙門氏菌 醫師驚:兇手是「生雞蛋」

三立新聞網
02

不是碳水害的!醫揪台人肥胖主因:這東西吃太多

EBC 東森新聞
03

這種「瘦瘦身材」其實比肥胖更危險?女性必看的健康警報

姊妹淘
04

20多歲同事罹末期大腸癌!30歲男急檢查見1公分瘜肉

中天電視台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轉發 (0)
Loading...

健康指南:早睡才是真女王

揭示規律作息對健康的關鍵影響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查看更多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