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醫療人力大洗牌──3年300家,第三波自費診所巿場成急重症醫護轉職磁石

報導者

發布於 2024年12月23日03:00 • 文字 王芊淩 攝影 楊子磊 林彥廷 設計 黃禹禛 共同採訪、核稿/楊惠君;責任編輯/黃鈺婷
第三波複合式自費診所市場崛起,扣緊防癌、抗衰老核心,吸走大量醫學中心急重症科醫護。圖為今年(2024)7月醫願診所於台北市信義區正式開幕,由醫學中心資深主任級醫師組成團隊,該診所也提供醫美、精準健檢與血液透析等服務。(攝影/楊子磊)

1990年代,台灣引進準分子雷射儀器,立即在8成國中生近視的「近視王國」帶動一波商機,創造許多「醫師創業家」、眼科自此成為年輕醫師選科前三志願;之後皮膚美容的脈衝式雷射登台,2000年掀起第一代醫美風潮、忠孝東路一度形成「醫美一條街」,皮膚科為首的「五官科」取代「四大科」(內、外、婦、兒科)成熱門。

如今,隨著再生醫療、細胞療法捲動預防醫學商機,結合傳統醫美的第三波複合式自費診所時代來臨,台灣3年內新增300家自費診所。眼科與傳統醫美的前兩波自費時代,從醫院出走的醫護仍以非急重症科人力為主;而第三波複合式自費診所,扣緊防癌、抗衰老核心,更需要可以解讀與判斷檢驗數據及跨科疾病背景的醫師,吸走許多急重症科醫護,也是疫情後醫護大出走潮推波助瀾的造浪手。《報導者》記者走訪北、中、南多間自費診所,解析第三波自費診所經營形態與擴張下,捲動的醫療人力大洗牌。

根據健保自費統計資料,2021年台灣自付醫療費用達到新台幣4,240億元,占台灣國民醫療總支出的29.6%,除了近年醫院因健保醫療收益漸減、積極推動自費療程和手術外,自費診所看準民眾疫情後健康意識抬頭,鎖定中產階級創造出醫療需求,讓有全民健保的台灣仍然出現高比例的自費醫療支出。

近年再生醫療、細胞療法興起,許多醫美診所順勢轉型再生醫療、抗衰老,也有不少科技業「一條龍」經營。健保署特約醫事機構服務統計顯示,自費診所快速成長,COVID-19疫情發生的2020年起,短短3年全台已新設300家自費診所,其中還不包括健保與自費兩邊賺的家數。

至於自費巿場的分布又以都會區最為集中,且北部高於南部。根據2024年健保署特約醫事機構家數增減統計顯示,全台自費比例最高的區域在台北業務組*,基層西醫診所中高達2成都是自費;愈往南部比例開始遞減,桃竹苗與中彰投落在1成2,高屏則不到1成;地廣人稀、經濟所得較低的花東,僅有5家自費診所。

台北業務組*:組成包含:雙北、基隆、宜蘭、連江、金門。

我們實際走訪幾間自費診所發現,投資診所的金主產業多元,來自生技公司,也有建築營造業、遊艇業、連鎖餐飲等投資,股東結構有醫師轉投資客、集團合夥出資,開業型態和經營手法繁複,醫療自費市場已成一片紅海。由於自費項目形態多元,這些診所也從招募年輕醫師逐漸轉向挖角資深的急重症科醫師。

第三波自費診所經營形態1:診所當超商,以加盟展店

G CLINIC智慧醫療平台創辦人陳湧仁,把超商加盟手法套在經營診所上,預計明年國內至少加盟至20家診所。(攝影/楊子磊)

自費市場蓬勃發展,診所經營形態五花八門。

隱身在台北市中山區商業大樓的宸曜國際醫療體系(G Clinic),訴求智慧醫療生態體系,該聯盟創辦人陳湧仁醫師是台北醫學大學公費生、畢業後在台大醫院神經外科接受住院醫師訓練,曾在家鄉馬祖服務10年,對醫療商業高度敏銳,極具經營眼光和野心,13年前就曾替學長規劃開設醫美診所,很早開始接觸自費醫療。早期的開業經驗讓陳湧仁嗅到自費市場的商機,他對《報導者》表示,宸曜的成立主要是因為父親罹癌,結識日本NK細胞療法*先驅曾振武博士,因而前往日本學習細胞治療,進而在診所引進NK細胞療法。

NK細胞療法*:NK細胞指自然殺手細胞(Natural Killer Cell, NK),NK細胞一旦被活化,就會開始毒殺細胞。正常、健康的細胞擁有「主要組織相容性複合體I」(MHC Class I),可以抑制活性,NK細胞就不會啟動攻擊;若是癌細胞或受病毒感染的細胞,釋出的MHC Class I就會下降,進而讓NK細胞不受控制,開啟毒殺細胞作用。NK細胞療法,是病人抽血後分離出NK細胞,再培養擴增NK細胞的數量,「以量取勝」來殺癌細胞。

NK細胞早年因日本用於抗癌被炒得火熱,日本也是少數在診所就可以執行治療的國家,但近年細胞療法的規範被認為過於浮濫而要求嚴格審查,台灣更出現多宗詐騙案件。陳湧仁稱,市場上確實很亂、有各種話術,他才想建立完整品牌與體系。

宸曜體系經營主力不只在「B TO C」(直接服務病人)、更放在「B TO B」開放加盟「替醫師建立經營診所的模式」。陳湧仁公開G Clinic聯盟的加盟條件,單純投資者可出350~500萬加盟費用,由平台規劃診所及安排醫師搭配輔導;醫師若同時是投資者,也由聯盟幫忙開診所、一卡皮箱進駐,完全把超商加盟手法套在經營診所上。他預計明年(2025)國內至少加盟至20家,也不怕被笑是像超商加盟,他認為,以美國為例,診所如果個別化經營僅有跨領域卻沒有規模,採購權利也會被限制,「近年美國超過55%診所開始被財團收購。」

宸曜背後金主光麗生技控股集團主要業務是中國保養品代工廠、也跨足健康事業,他們的商業野心不僅止於發展連鎖診所,還透過醫療蒐集病人數據、串接智慧醫療平台和技術的開發。宸曜體系服務範圍從癌症治療、神經、心血管、代謝,到疼痛、預防醫學,並主動提供居家生理監測儀器監測心跳、血氧、體溫、室溫等,再換算成睡眠品質、自律神經指數。陳湧仁說,「提供數據讓患者能知道治療前後差異。」他們一方面以智慧醫療提供個別化服務,一方面同時蒐集病人的數據,提供未來智慧醫療產品開發,診所經營的核心不只是看診,把上下游產業一條龍串聯才是目的。

在快速擴展聯盟版圖時,陳湧仁也不諱言,他找的都是「資深醫師」,要在專業領域長時間磨練,尤其以神經科、心臟科、內科為主,絕對不找「醫美」醫師。他直言,醫美都靠護理師諮詢後,醫師才執行打肉毒、打電波,「所以哪一個醫美醫師會看病?」

陳湧仁自豪現在官網上超過20位主治醫師,目前加入後都沒有人退出,甚至不少以前的台大醫院同事會主動詢問是否有職缺、想要加入團隊。陳湧仁說:「我在台大裡面屬於比較新的一派,不是傳統手術派,也不是純做研究派,他們都叫我『老闆派』。」

第三波自費診所經營形態2:「直銷式」展客源,客人變代言人領回饋金

坐落於台中市精華地段的康博診所台中總店,為提高診所行銷及曝光度,民眾成為診所代言大使,若成功轉介客人便能獲得5~10%回饋金。(攝影/林彥廷)

除了宸曜以外,台中康博也是近年快速擴展連鎖診所的機構,但康博走的是直營店模式,有別於宸曜加盟方式。《報導者》實際走訪位在台中總店的康博診所,獨棟式的白色大樓坐落在台中精華住宅區,門口正停著兩台黃色保時捷跑車,裡頭的護理師熟稔地協助客戶移車,進到診所內才耳聞某縣市前首長才剛做完療程準備離開。不少政商名人、運動員、在地富二代都是這裡的客戶,也有傳產老闆帶整群高階經理來做調理。

相準金字塔頂端客層,康博診所院長蔡時安10年前從影像醫學科改投入醫美,近年轉型到預防醫學,他認為,預防醫學的思維跟過往差異很大,「用健保看病都是不舒服才會去找醫師,但我們現在強調客戶在亞健康*狀態下,找出他不曉得的病源。」

亞健康*:指身體和心理健康未處於最佳狀態,但也未達明顯疾病,處於健康和疾病之間的中間地帶。

醫療機構受《醫療法》限制不能廣告*,康博診所為提高診所曝光度,便找股東、合夥人、代言大使合作,透過實際體驗跟外界分享引薦客人。負責營運的康見精準健康管理集團客戶服務處協理謝昕芝直白地說,一旦代言大使成功介紹客人便能獲得5~10%回饋金。舉例來說,若介紹A朋友進行10萬元療程,代言大使便可獲得5,000~1萬元的分潤。

受《醫療法》限制不能廣告*:《醫療法》第84至87條針對醫療廣告有其規範。

為規避《醫療法》的廣告規範,客人想得到回饋金需要與診所簽約成為診所代言大使,藉由「客拉客」賺取費用,也等同間接刺激民眾進行醫療消費行為。

康博診所背後以康博集團為主,集團創辦人吳俊毅早年開設代書事務所及營造公司,因身邊親友中風臥病,開始投入健康產業。集團旗下子還有另一間醫美診所、幸福村居家長照機構、負責生產保健品的康見國際等。謝昕芝提到,民眾繳會費可以加入「大健康會員」,可獲得符合自己的「基因營養保健品」,如今康博集團已有10萬名會員。

康博診所同時也以「台灣醫美健康管理學會」培植上千名「精準健康管理師」,兩天課程就要報名費近3萬,打著以健康管理師傳遞精準健管資訊,了解基因檢測、預防醫學,但實質如同業務角色,若轉介客戶成功進行療程後也能得到分潤。

針對直銷式的經營手法,台中衛生局醫事管理科科長吳雅玲回應,至今未接獲康博診所的投訴案件,但若是有推薦獲取回饋金方式,確實涉及不必要醫療需求、不正當方式宣傳,縱使診所是以健康檢查、醫美及預防醫學為非急迫性醫療,同樣視為屬醫療行為,仍受《醫療法》相關法規規範。

主打頂級客層也滿足「小資族」,客群受眾更廣

康博蓋在精華地段、百萬設備、布置高檔,這些在自費診所已屢見不鮮,主打的就是「頂級客層」定位、服務VVIP。但隨著自費市場愈加飽和,自費診所紛紛利用不同行銷手法拓展客群。

「早期一天有一組客人就發了,走進診所沒有50萬怕出不來,」陳湧仁不諱言,以前客戶平均消費高達20~30萬,但現在他們把平均消費降至3~5萬,把自費巿場的餅做大,費用逐漸走向平價親民路線,想打進中生代小資族,經營新生代的客群。

漾格爾集團董事長姜勝凱從早期的健保轉戰自費,就是看準南部自費診所比例偏低,巿場仍有很大開發潛力。(攝影/楊子磊)

多家自費診所經營者不約而同都提到,年輕族群接受自費的狀況比想像中高,在南部起家的漾格爾診所,早些年做皮膚、醫美,後來轉戰預防醫學及細胞治療,董事長姜勝凱說,現代人飲食習慣不忌口、又喜歡熬夜,身體比上一輩更早出現症狀,愈來愈多30歲就來做預防保養,或先從低單價醫美嘗試看看,再進入進階療程。

診所用許多說法推廣百百種進階療程服務,基礎入門像是保肝排毒點滴,打一針促進新陳代謝;靜脈雷射用雷射光活化細胞;外泌體*注射保養膝關節;進階也有血液淨化、體外反搏療法*等高單價療程,其中利潤相當可觀。

外泌體*:Exosome,細胞分泌物。攜帶蛋白質或含基因訊息的DNA、RNA等,可幫助細胞傳遞訊息,讓組織再生,從罕藥、癌症用藥到醫美領域都有人投入研究,是近年再生醫療領域的重點項目。

體外反搏療法*:藉由儀器提高主動脈舒張壓,減低主動脈收縮壓,讓心臟冠脈血流量增加,進而改善心肌代謝與功能,是一種適用於心絞痛、心臟衰竭患者的非侵入性治療方式。

卸下台南吉安醫院院長一職後,曾在漾格爾診所服務的鄭崇佑醫師表示,他接觸到的客戶多為內科心血管問題,通常療程單價比較高,成交價落在30~50萬,目前最高紀錄單筆140萬,轉戰自費診所是看準南部商機,「南部相較自費比例仍偏低,」代表巿場有很大的開發潛力。

財政制度有利開業,診所醫師賺更多、繳稅更少

自費市場蓬勃,診所愈開愈多情況下,也成為醫院醫護出走潮的磁石。

(延伸閱讀:〈「你什麼時候去診所?」急診壅塞無解,醫師「燃燒殆盡」引發出走潮〉

自費診所穩定的上下班時間、免去應付醫院評鑑、報告等高壓環境,不只護理師對診所趨之若鶩,許多醫師也想從大醫院出來自己開業。

今年7月離開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的腎臟科醫師葉曙慶,跳出來開設醫願診所,正式開幕當天找來多名藝人和時尚名媛站台。診所斥資上億元打造,定位在「五星精品診所」,強調透過各專科醫療資源整合,提供一站式「精品醫療服務」,更以「有多位醫學中心資深主任級醫師」為號召。

撇除自費巿場商機外,國家稅制政策上也更有利診所醫師。根據財政部規範,醫師領取醫療機構給付勞務報酬,依醫師與醫療機構之間關係的不同,可分為兩種:「薪資所得」及「執行業務所得」。

公私立醫療機構、醫療法人及法人附設醫療機構所聘僱的醫師,勞務報酬視為薪資所得,適用固定免稅扣除額規定課稅;開立診所的負責醫師,或具駐診拆帳、合夥關係的醫師則為執行業務所得,可減去執行業務的成本及必要費用後課稅。兩者扣減的額度有明顯差異,醫師可能以合夥名義分攤所得。這也讓留在醫學中心工作的資深醫師很感慨:「跟外面診所醫師帳面上雖領差不多錢,但實際上診所需要繳的稅非常少、甚至不用繳稅,但受僱醫療機構可是一毛(稅)都不會少。」

多元形態的自費診所茁壯,影響基層診所生態,導致傳統開業醫師生存空間也被壓縮。在台北巿信義區開業多年的基層醫療協會理事長林應然深刻有感。(攝影/楊子磊)

基層診所生態近年巨型化和財團化,傳統開業醫師生存空間也被壓縮。在台北巿信義區開業多年的基層醫療協會理事長林應然不諱言說,連鎖診所不可避免,如同7-11把柑仔店*店打敗,財團化不僅用藥採購比較便宜,完整措施能降低人事成本,一整套營運模式可以一網打盡。

柑仔店*:kám-á-tiàm,台灣台語,指雜貨店。

除了這些新形態的自費診所外,還有財團醫院直營的「院前診所」,林應然直指,因為醫院總額和基層總額是分開的,財團醫院把醫院總額吃完、就來吃基層這一塊,原則上他們只能開設一家診所,不能到處亂開,他們就用別的子集團的名義去規避。「早期像長庚診所設立時,基層開業界也很反彈,怕他們吃掉基層總額,就要求他們只能做自費;但像現在內湖國泰診所,它的規模多大?一個月申請量就近億元,」林應然認為,診所財團化是「合法、但是不合理」。

自費市場缺乏管理,醫療人才排擠效應恐引發健康照護危機

有些診所雖打著「自費」,但仍會以要看雲端藥歷為名,要求病人刷健保卡,健保、自費兩邊賺,吸走的不只是急重症的醫療人力、其實仍然使用到健保的資源。對此,衛福部中央健康保險署署長石崇良說:「正嘗試讓查詢雲端藥歷與健保申報系統可以脫鉤,未來在病人同意下就看得到雲端藥歷,把它做區隔,讓自費診所不一定必須使用健保。」

台灣大學公衛學院院長鄭守夏直言,健保依職責確實沒辦法管自費診所,但政府至少要「監控」,應該要知道自費市場的狀況,有多少比例民眾、付多少錢在做自費治療,否則有點失職。他表示:「政府每年都做健保滿意度調查,做十幾年,民眾滿意度一直都很高,倒不如抽一年改作自費調查,不需要全國都做,考慮醫院抽10%、診所抽1%,同時詢問病人到底花了多少錢在自費醫療?」

健保制度下,形成醫療機構巨型化,小病也往大醫院跑,分級醫療是長年推動的目標,希望小病看診所、大醫院可以更有餘力看急重症。但近年自費診所做的多是醫美、抗老、預防醫學,並非急性醫療,幾乎沒有分擔分級醫療照護的能量。自費巿場形成的醫療人力與健康照護的危機,也同樣在日、韓發生。

日本近年來出現一個醫界憂心的「直美」(ちょくび)現象,這是指完成住院醫師訓練後「直接進入醫美機構工作」的趨勢,《日本經濟新聞》日前即報導,近3年日本醫美診所數量增加了40%,加劇醫師人力在城鄉與科別分布的不均。一項針對8,067名日本醫師進行的調查中,18.8%的醫師表示曾考慮轉入醫美行業。日本《醫學論壇網》針對醫師會員進行「直美現象」調查顯示,一半受訪醫師意識到這個現象,也認為這種情況增加對醫界人力短缺是相當不利的。同樣的,今年2月韓國萬名醫師大罷工,醫療人力不均也是罷工大爆炸的引信之一,近年不僅許多資深醫師紛紛離開醫療現場轉投醫美,更有大量年輕醫師直接放棄住院醫師養成路線,醫學院畢業直接投入醫美產業,針對「醫美產業人才管制」的聲浪在韓國引發激烈討論。

台日韓的醫師員額都是管控、同時由龐大國家資源投資,針對自費巿場形成的醫療人才排擠,讓關乎民眾健康與平均餘命的急性醫療、壓在愈來愈少的醫療人力下,進而可能造成醫療品質下滑的連鎖效應。台灣亦有醫師提出,政府可考慮徵「醫美奢侈稅」,超過一定額度之後的自費年度總花費就要抽稅挹注健保。

鄭守夏感嘆,自費診所在沒有健保下,等同於開闢一個新的市場,「這對分級醫療一點幫助都沒有,反而只會吸走更多醫師。台灣現在在走的狀況有一點像韓國,醫師都不願意去辛苦、困難的科別,恐怕不是民眾之福。」

查看原始文章

生活話題:與AI共處的未來

當全球AI浪潮襲來,你是否會擔心未來發展?黃仁勳曾直言:沒想法的人會先被淘汰

更多生活相關文章

01

大罷免0:25遭完封 南鯤鯓代天府國運籤「任他改求終不過」早示警

鏡週刊
02

快儲水!全台7縣市多區域明天起停水 「最長影響8天」範圍一次看

CTWANT
03

一生只愛一個人!這4個星座最「死忠」,認定你後就不輕言放手

姊妹淘
04

情侶吃鐵板燒「狂點山珍海味」 他鄰座不爽:炫耀給誰看?見1舉動消氣

CTWANT
05

低壓帶罩台1週!降雨趨勢出爐 「致災雨勢恐連炸2天」1地下到發紫

CTWANT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查看更多

留言 215

世傑
沒差了,政府沒在管,下場就是民不聊生
2024年12月23日03:45
瑞-Ray
誰工作不是為了賺錢的 一樣醫生 急診醫生就是累得跟狗一樣 現在讀醫科的哪個家裡不有錢 還不如去當小診所醫生比較賺
2024年12月23日03:48
ROBIN
台灣的醫護就是,醫生賺飽飽,護理師窮又累,病人死一堆 💀💀💀
2024年12月23日03:44
Ja Ja Cheng
貧窮限制生命,沒錢的等死
2024年12月23日03:50
★GEN-Z ◆ Simon☆
醫療糾紛多的項目沒有人願意去了, 慘了,以後看病只能去醫美診所了嗎?
2024年12月23日03:45

顯示全部

最新消息

單日2金2銀1銅 丁彥宸等拉尾盤 誰羽爭鋒

中華日報

4個讓媽媽「多喝一杯咖啡」的聰明DIY小點子,在家陪孩子一起Play

媽媽寶寶

3連戰 兄弟象橫掃統一獅

中華日報

高雄最終場 二姊:胖2.5公斤

中華日報

中市超人消防營 寓教於樂

中華日報

中市原民影片徵選 頒獎

中華日報

基隆佛心便當店爆紅! 排骨飯+3菜只要50元

EBC 東森新聞

高愛倫新書教你守住愛與財

中華日報

輕質土變藝術品 親子共創

中華日報

江蕙演唱會帶動夜市商機

中華日報

嘉義公園3棵百年黑松挺過颱風

中華日報

新/台鐵大武-瀧溪恢復雙向正常通行

EBC 東森新聞

台鐵大武至瀧溪間恢復通車 公路接駁疏運1548人

中央通訊社

守護社會安全網 屏東三社工獲獎

中華日報

「行人死傷全國第2高」逆轉了 基隆靠這幾招+強力執法見效

CTWANT

守護高美濕地陸蟹 身體力行

中華日報

貢寮海洋音樂祭 萬人朝聖

中華日報

星夜沙丘音樂會 三金歌后萬芳開唱

中華日報

雨彈狂炸北部5縣市 氣象署示警大雷雨將下到「這時候」

民視新聞網

遊梨山避暑幸福巴士帶路 中市交通局推高海拔觀光包車帶你吃桃品茶

中華日報

百年古蹟化身藝文生活場域 竹市「100進行市」文創市集熱鬧謝幕

勁報

防強降雨致災 中市三級應變

中華日報

大安表彰模範父親與好人好事

中華日報

7縣市居民注意!明天早上開始停水「最長影響8天」

TVBS
影音

曾貴海逝世1週年 集結遺作出版《星期八》

客家新聞影音

曾貴海逝世1週年 集結遺作出版《星期八》

客家電視

2024年台灣均溫24.6度 氣象署:史上最暖

中央通訊社

南迴鐵路大武至瀧溪站搶修完畢 20:02恢復行駛

自由電子報

泰山青宅年底完工 招租210戶

中華日報

文山興隆公園公廁更新

中華日報

北海潮與火8/1金山登場

中華日報

華語教學能力認證落幕 9/15開放查詢成績

青年日報

114年全國美術展頒獎典禮 創作者共享榮譽喜悅

青年日報

桃園舊城美學升級 特色招牌全額補助最高15萬

觀傳媒

讓旅遊更有溫度 台中市推動「借問站」、建構友善旅遊網絡

觀傳媒

促進藝術家創作實踐與交流 「114年全國美術展」頒獎典禮盛大登場

觀傳媒

(有影片)/國1彰化段驚傳肇事逃逸!黑車鬼切釀三車連環撞 駕駛搶救中

觀傳媒

中市府聯隊挑戰七大公會 「七師運動會」逾700人激戰球場

觀傳媒

守護行人優先安全 中市警「行人正義大執法」營造安全、友善行人環境

觀傳媒

(有影片)/823核三延役公投說明會彰化登場 民眾黨:能源政策不能空轉

觀傳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