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揚言對半導體課徵300%關稅 台積電、三星壓力山大 英特爾意外成贏家
美國總統川普再度拋出震撼彈。根據《日經亞洲》報導,川普政府最快本週將宣布針對半導體進口徵收關稅,稅率最高可達300%。此舉引發科技產業與消費市場高度緊張,有專家直言,受衝擊的不僅是台積電、三星等亞洲晶圓代工龍頭,更可能推升美國電子產品價格,連一般消費者都難以倖免。
關稅風暴蓄勢待發
川普上週五搭乘「空軍一號」前往阿拉斯加與俄羅斯總統普丁會談途中,向媒體表示,他將在「下週或再下週」宣布對鋼鐵與半導體徵稅,其中晶片關稅可能高達300%。他已要求美國商務部依據《貿易擴展法》第232條進行調查,以評估半導體進口是否影響國家安全。
《日經亞洲》引述研究機構資訊科技與創新基金會(ITIF)的報導指出,即便只是全面性課徵25%半導體關稅,美國首年經濟成長率就可能減少0.18%,若持續10年,累積衝擊恐拖慢0.76%的成長。至於300%關稅,更被業界形容為「毀滅性打擊」。
川普鎖定「製造回流」
川普的戰略目標十分明確:將晶片製造拉回美國本土。川普多次強調,若蘋果等科技巨頭承諾在美國增設工廠,將可獲得關稅豁免。例如,蘋果8月初宣布追加1000億美元投資,將總承諾金額提高至6000億美元。川普隨即喊話:「像蘋果這樣的公司不會被課稅。」
同樣地,輝達(Nvidia)已承諾在未來四年投入5000億美元於美國AI伺服器建設,合作夥伴包括台積電。川普暗示,只要有此類投資計畫,就可能免於關稅。分析師形容,這更像一場「政治劇場」,大型科技公司正快速學習如何在新遊戲規則中求生。
台積電、三星壓力沉重
然而,情況對台積電與三星這些亞洲代工大廠卻更加艱困。雖然兩家公司近年已在美國大舉投資,部分受惠於拜登政府的《晶片法案》補助,但川普態度仍未明朗。
台積電今年初將亞利桑那廠投資總額提高至1650億美元,但專家指出,川普可能要求「更高標準」,因為台積電與三星畢竟是外國公司,獲得豁免的門檻將比美企更嚴苛。分析師認為,台積電或許得再加碼投資,才有望爭取到減免。
此外,對於生產成熟製程、利潤微薄的晶片業者而言,將產線移往美國更是難以承受。《日經亞洲》引述技術分析師歐唐納(Bob O'Donnell)的分析指出:「對這些成熟製程廠來說,搬到美國不符合經濟效益。」不過,由於這些晶片價格本就低廉,即使關稅飆到300%,影響相對有限──「1美元的晶片變成3美元,雖然痛,但還不至於崩盤。」
英特爾意外成大贏家?
在這場關稅博弈中,最可能受惠的反而是美國本土晶片巨頭英特爾。英特爾近年力推晶圓代工業務,但長期落後台積電與三星,至今仍缺乏大型外部客戶。若川普推動的關稅政策真能促使美企將訂單轉向本土廠商,英特爾有望藉此東山再起。
英特爾日前宣布,將延後在美國俄亥俄州的廠房計畫,專注於2025年下半年量產18A製程。執行長陳立武強調,若要投入更先進的1.4奈米技術,必須先確保有足夠客戶承諾。外界認為,川普新政策可能正好替英特爾吸引客戶創造契機。
更引人注目的是,日本軟銀集團本週宣布將投資20億美元入股英特爾,市場同時傳出美國政府考慮直接持股10%。分析師認為,這一連串動作,凸顯英特爾正被視為美國重建半導體主導權的關鍵棋子。
消費者恐成最終買單者
不過,無論政策最後如何落實,受害者恐怕仍是廣大消費者。由於晶片是手機、電腦、汽車等各種電子產品的核心元件,若進口成本暴增,勢必轉嫁到售價。
川普政府力推的300%晶片關稅,正讓全球半導體產業陷入風暴核心。台積電與三星雖有美國投資布局,但仍難逃被視為「外來者」的困境。相對之下,英特爾則可能成為唯一受惠者。未來局勢如何演變,恐將牽動全球科技供應鏈,也決定消費者要為川普的「晶片保護主義」付出多高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