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形現身夜空?天文攝影師捕捉到面紗星雲「詭異輪廓」
線上出版物《Space.com》編輯多布里耶維奇(Daisy Dobrijevic)在1次天文攝影中,意外捕捉到1個令人驚訝的宇宙景象。當她將Vaonis Vespera Pro智慧望遠鏡對準東側的面紗星雲(Veil Nebula)時,影像中竟出現了一個詭異輪廓,酷似經典電影中的虛構怪物「異形」(Xenomorph)。
她在8月8日與8月12日進行觀測,總共拍攝約1.5小時,並使用雙頻濾鏡減少光害與8月滿月的干擾。經影像疊加後的JPEG照片展現了纖細如絲的氣體結構,而在特定角度觀看時,那形態恰似《異形》系列電影中的恐怖反派。
根據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的資料,面紗星雲位於距地球約2,400光年的天鵝座(Cygnus),是更龐大的天鵝座環(Cygnus Loop)的一部分。這個巨大結構是1顆質量達太陽20倍的恆星,在大約10,000年前爆炸後形成的超新星殘骸。
東側的NGC 6992區域在游離氧與氫的發射光中閃耀,形成弧狀的壯麗景觀,見證了恆星死亡後殘骸持續擴張的漫長歷程。雙頻濾鏡讓這些發射細節更加突出,氣體絲線與節點清晰可見,與背景繁星交織成一幅精緻的宇宙畫卷。
多布里耶維奇認為,這幅影像的出現,正與當下的影視話題不謀而合,新的電視影集《異形:地球》(Alien: Earth)正在熱播。該劇由霍利(Noah Hawley)創作,被視為1979年電影《異形》的前傳,融合企業反烏托邦與異形恐怖元素,於8月12日在美國FX與Hulu上線,英國與歐洲則在8月13日於Disney+播出。
她也在文中建議,若天文愛好者想親眼觀賞面紗星雲,至少需要1台口徑4吋(100mm)以上的望遠鏡,並在漆黑無光害的夜空下觀測,搭配「O III」等星雲濾鏡能更好地顯現細節。天文攝影師可利用小型折射鏡與短焦距(約200至500mm)拍攝整個星雲,並透過長時間曝光或影像疊加捕捉其複雜結構。
她表示,這次的拍攝並非在理想環境下完成,拍攝地位於光害等級「Bortle 7」的郊區天空,但Vaonis Vespera Pro仍成功記錄了這片夜空奇景。據悉,波特爾暗空分類法(Bortle scale)是業餘天文學中用以測量特定觀測點天空亮度的分類法,共分為9級,第1級為原始漆黑的夜空,第9級則是明亮的市中心天空。她最後還推薦有興趣的人參考《Space.com》的智慧望遠鏡購買指南,挑選適合的設備展開深空探索。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