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領關稅「免死金牌」?旅美教授揭川普盤算:虛化台灣整體產業
美國總統川普6日宣布,將對進口晶片、半導體徵收100%關稅,若業者承諾在美國設廠則可豁免,讓「護國神山」台積電躲過一劫,不過旅美教授翁履中認為,台積電短期看似利多,但這種豁免政策反而可能引爆「內部互打」與「產業空心化」的結構性危機。
翁履中在臉書以「關稅上路,晶片免稅不是萬靈丹,赴美投資背後的現實壓力才是真議題」為題發文。他指出,台積電表面上看獲得關稅豁免,但川普政府沒有說清楚,是否代表台積電台灣製造的晶片也可以免關稅,根據AMD總裁蘇姿丰的公開說法,台積電在台灣的製造成本比美國廠便宜5%-20%,加上運輸費與時程延遲,或許仍具有價格競爭力;但問題在於,川普要的不會是外國生產的晶片無關稅進美國,而是「晶片產製地在美國」。
翁履中提醒,如果現在是過渡時期,未來川普或其繼任者進一步要求「僅限美國製造的晶片才能免稅或獲政府採購」,那麼即使是台積電在台灣生產的晶片,恐怕也將被排擠在美國市場之外,必須轉向其他市場;川普的政策也直接壓縮台灣廠高附加價值的客戶來源,如Apple、NVIDIA、AMD等美商大戶,這些客戶被迫轉向美國本地生產,現有的台灣廠將面臨高階產能利用率下滑,研發資源外流,以及人才流失的多重打擊。
更棘手的是,即使是過渡期也不是完全沒問題,台積電美國廠的競爭困境在於,當自家海外產品比本地生產還便宜,形成價格內鬥,姑且不論是否會傷害現有訂單,也影響台積電整體資源配置效率,若政府未及時補貼或採購保證,台灣部分的生產和整體投資回報也將受到衝擊。
翁履中直言,川普的晶片關稅豁免對美國本地晶片業者也是壓力來源,台灣製晶片可能短期有市場優勢,逼迫這些業者進一步透過美國的政治遊說,呼籲政府加重干預,或進一步鎖死外部產品進口,最終讓整個供應鏈進一步被美國「本地化」壓力吞噬。
他認為,台積電就算真能得到台灣生產晶片的出口豁免,也必須了解,現階段的政策更像是川普設下的短期誘餌,看似讓利,實則拉高「在美投資」門檻與依賴。赴美設廠本來就是不得不的戰略選項,豁免不代表長期保障,只是川普階段性讓台灣供應鏈「習慣美國」,未來條件只會更嚴。
翁履中反問,萬一哪天美方說「免稅只能給美製晶片」怎麼辦?台灣該靠什麼留下客戶、人才與附加價值?未來不是誰在美國設廠誰就安全,而是誰能在全球建立多元市場、誰能在技術與設計端主導,才有話語權。他強調,「護國神山不是不能保護台灣,而是沒有保證會永遠留在台灣。」
如果美國市場受限、資源外流,甚至台灣的人才無法在美國取得工作,而美方又要求台灣企業必須雇用美國員工為優先,勢必會造成台灣整體產業虛化。這些問題隨著川普關稅新制上路,正式提上檯面,台灣還有多少時間繼續虛耗?
立即加入《TVBS娛樂頭條》LINE官方帳號,給你滿出來的八卦和娛樂大小事!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