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換血!MSCI中國指數新增14檔新貴 港股科技與創新藥成最大贏家
國際指數編制公司 MSCI 今 (8) 日公佈 8 月指數季度審議結果,此次調整涉及多個重要指數,相關變動將於 8 月 26 日收盤後生效。
在 MSCI 中國指數方面,新增 14 檔股份,包括三生製藥、中信金融資產、地平線機器人、萬國數據、老鋪黃金、美圖、網易雲音樂、科倫博泰生物、藥明合聯等 9 檔港股,以及指南針、中信銀行、巨人網絡、艾力斯、景旺等 5 檔股票。
從新增標的來看,港股科技、創新藥、新消費等類股表現突出,凸顯這些類股近期強勢上漲,相關上市公司可望迎來更多增量資金。
MSCI 全球標準指數新納入 42 檔股票,剔除 56 檔股票。以公司市值計算,MSCI 已開發市場指數新增的最大三家公司為火箭實驗室 (美國)、SoFi 科技 (美國)、Affirm 控股 (美國)。
MSCI 新興市場指數前三大新增成分股為中信銀行、Dian Swastatika Sentosa、舊鋪黃金,香港小型股指數則加入耀才證券及德林國際 2 檔股份,無股份剔除。
此次調整後,成分股數量從 557 檔減少至 554 檔。
除成分股調整外,MSCI 還調整了 29 家公司的自由流通因子以及 139 家公司的納入股本數,這將導致成分股在指數內權重產生變化。
新納入的成份股呈現鮮明的產業特徵,逾七成來自科技創新和醫藥研發領域。港股新增公司集中在科技、創新藥及新興消費三大領域,A 股新增企業也反映技術密集特質。
在市值構面上,中信銀行與老鋪黃金在 MSCI 新興市場指數的新增成分股中躋身市值前三名,中信銀行同時被納入 MSCI 中國指數與新興市場指數,反映大市值金融股的配置價值。
從市場資金流向看,指數調整生效日往往引發被動資金同步調倉,新納入個股可能在 8 月 26 日收盤迎來海外被動指數基金集中配置,但長期來看,常規季度調整對市場衝擊有限,更著重提升個股國際曝光度與流動性溢價。
此次調整背景是國際機構對中國資產關注度上升,多家外資機構上調中國股市評級,新納入成份股的產業分佈與中國產業升級趨勢相呼應。
隨著指數調整生效,新成份股將連接約 12.5 兆美元規模的國際資本配置需求,不過指數更新是追蹤市場變化的滯後操作,未來此類結構性調整可能更頻繁。
更多鉅亨報導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