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邊血幹細胞捐贈 生命接力不缺席
據慈濟骨捐中心統計,目前已經有48萬多人加入驗血建檔的行列,隨著越來越多熱血人士加入,讓捐贈的一些問題開始在大家心中慢慢浮現,例如捐贈造血幹細胞會不會傷身?跟抽龍骨水有甚麼不一樣?又或者,在捐贈前施打的白血球生長激素究竟是什麼?就讓我們來聽聽醫生怎麼說。
在進行周邊血幹細胞捐贈前,捐贈者會連續注射 G-CSF 4~5 天
「你有不舒服嗎,沒有。」
造血幹細胞捐贈者 謝佳芸:「今年25要26(歲),(驗血建檔)是大學的時候,在網路上看到有人分享心得,然後覺得可以救人還不錯,我是去年底的時候,接到(配對成功)電話的,就想說有一點忘記了這件事情,因為過很久了 後來因為是,我那天剛好有活動,然後師姊打電話給我,因為我沒有接到,然後師姊傳簡訊給我,我才想到有這件事,跟我說有配對到,問我什麼時候可以電話聊聊,有一點點緊張 但還好,(有一點緊張 為什麼),因為要抽滿久的血要一直坐在那邊。」
「深呼吸喔,有點痛喔 慢慢推。」
一針落在纖細的手臂上,表情卻依然堅毅。這是謝佳芸的第三劑白血球生長激素,全是為了捐贈造血幹細胞做的準備。
造血幹細胞捐贈者 謝佳芸:「(這個過程會痛嗎),不會,就是打完之後會覺得,身體痠痠的而已。」
在配對成功後,需要施打5劑白血球生長激素,才能進行捐贈,這是因為在幹細胞成熟的過程中,它扮演重要的角色。
台北慈濟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 高偉堯:「以往的時候 做骨髓的捐贈,都要上全身麻醉,捐贈者要上全身麻醉,然後在手術台上,那個風險就相對大,還有全身麻醉的風險,有了這一種所謂的,白血球生長激素的施打以後,捐贈者他不需要上全身麻醉,相對地就簡單多,透過施打白血球生長激素,他就可以讓醫療人員,可以從周邊,就把幹細胞收集起來,他(受贈者)用周邊血幹細胞,輸進去 長起來的速度,反而長起來快,用骨髓反而比較慢,所以骨髓捐贈長起來平均時間,大概3個禮拜,這周邊血幹細胞平均,大概2個禮拜。」
很多人都認為,捐贈造血幹細胞是不是就是抽龍骨水,但醫師說,兩者其實天差地別。
台北慈濟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 高偉堯:「安全度上也不太一樣,是因為 抽骨髓抽起來的時候是,所有骨髓裡面的細胞,就直接抽出來,周邊血幹細胞不一樣,它是透過一個血路循環,從周邊血,它從周邊血流出來的血液,經過一個特殊的儀器,它收集到的幹細胞,有的幹細胞收集起來,其他的成分都回到他的體內,所以相對病人來講,反而比較輕鬆。」
醫師表示,不管是施打白血球生長激素,還是捐贈造血幹細胞,對人體都不會有副作用。目前已有48萬多筆建檔記錄,希望能號召更多人加入,用一管血,拯救一條生命。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