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狀腺結節不用開刀!微創「射頻消融術」無疤、安全、恢復快
作者/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編輯部 文章授權刊登/健康醫療網
甲狀腺射頻消融術具備微創無疤的優勢,不僅能有效縮小結節,還有助於降低併發症風險。本文深入解析單極與雙極技術的差異,並說明哪些患者最適合接受治療,幫助做出更明智的選擇。
在現代醫學進步之下,許多疾病的治療方式正從傳統開刀走向微創、無疤、恢復快的方向發展。國泰綜合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王文弘指出,甲狀腺結節是常見的內分泌疾病之一,傳統的手術切除雖然安全有效,但可能伴隨疤痕、聲音沙啞、甲狀腺功能異常等風險。近年來,「射頻消融術」成為甲狀腺良性結節與部分惡性病灶治療的新趨勢。
什麼是甲狀腺射頻消融術?
王文弘醫師說明,甲狀腺射頻消融術(Radiofrequency Ablation, RFA)是一種利用高頻電流產生熱能,將甲狀腺結節局部燒灼,使其逐漸萎縮、體積變小的微創技術。治療過程中不需開刀,也無需全身麻醉,僅使用局部麻醉,即可在超音波導引下完成操作。這種治療方式適用於:
- 良性甲狀腺結節(確認無惡性風險)。
- 對美觀有高度要求、不願接受開刀留疤的患者。
- 多囊性或實質性結節造成壓迫、吞嚥不適。
- 反覆長大或功能性熱結節(引起甲狀腺功能亢進)。
- 特殊狀況下早期小型甲狀腺乳突癌(PTMC)之局部治療(須經嚴格評估)。
單極 vs 雙極:消融針的技術差異
王文弘醫師指出,射頻消融的效果與安全性很大程度上仰賴「消融針」的設計,目前臨床上主要使用「單極」與「雙極」兩種針型。
單極射頻消融針(Monopolar RFA)
工作原理:透過一根電極針將能量傳導到結節,由電流經身體導回電極貼片形成電路。
特色與限制:
消融範圍大、速度快,適用於中大型結節。
須貼附皮膚電極,若患者有金屬植入物或心律節律器,使用上需謹慎。
電流經身體流通,可能造成較多熱傳導與周邊組織干擾風險。
雙極射頻消融針(Bipolar RFA)
工作原理:能量僅在針尖兩極間流動,熱效應集中於針端周圍,無需電極貼片。
優勢:
熱區更集中,減少對周邊神經(如喉返神經)、氣管、食道的傷害。
更安全、風險低,特別適合有金屬植入物或心律節律器的患者使用。
甲狀腺治療邁入新紀元 無疤微創消融成未來主流
王文弘醫師強調,未來微創、精準、個人化治療將是甲狀腺疾病管理的重要趨勢,而無疤微創消融技術,正是走在這波變革前線的關鍵技術。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