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SA、Mastercard 正成為道德法官:Steam 部分成人遊戲被迫下架
7 月中,Valve 默默在 Steamworks 規範裡新增了一條「第 15 點」:凡「可能違反 Steam 支付處理商與相關卡組織、銀行規範」的遊戲不得上架,且這條款針對某些成人限定內容──數百款成人遊戲也同時被下架,主題多與亂倫、性暴力相關。這不是 Valve 首度下架成人遊戲,卻是第一次把「金流商」寫進明文規範,等於承認:「刷卡公司說不行,我們就不能賣。」這種諷刺感從玩家端瞬間爆炸──平常遇到盜刷、退款、爭議款項,信用卡公司常常拖拖拉拉,輪到成人內容卻轉身成為道德仲裁者。
這真的是在維護合法性,還是把平台與玩家一起「清教徒化」?
政策一出,玩家社群立刻反彈。change.org 上的請願由 Zero Ryoko 發起,要求 Visa、Mastercard 停止「審查合法的虛構內容」,強調創作者與玩家的選擇權,短短不到一週簽名數就突破 30,000 人。Game Rant 指出,請願人主張信用卡公司應提高透明度、拒絕受激進團體壓力行事,否則將面臨股價壓力與股東質問。連馬斯克都在 X 上公開聲援,並揚言加速打造 X 的替代支付系統,反擊金融封鎖。
不只 Steam,Itch.io 也被牽連
Steam 並非唯一「受害」,獨立遊戲平台 Itch.io 也在同一時間把成人內容下架,創辦人 Leaf Corcoran 坦言這是為了維持與 Visa、Mastercard 的關係,而平台正在進行全面內容稽核、部分遊戲可能永久消失。遊戲媒體 TheSixthAxis 指倡議團體 Collective Shout 自豪地宣稱,這是他們致函各大支付公司 CEO 的成果之一。
其實信用卡公司「抽銀根」的手法,對成人內容並不陌生。2020 年底,紐約時報專欄作家 Nicholas Kristof 指控 Pornhub 有未成年人與非自願影片後,Visa、Mastercard 迅速切斷該平台的刷卡服務,迫使 Pornhub 刪除數百萬影片並引入嚴格驗證制度。衛報報導兩大卡組織當時宣布封鎖 Pornhub 交易,電子前哨基金會(EFF)則批評金融機構正在決定「你能看什麼」。
2021 年,Mastercard 又公布更嚴苛的成人站要求:必須完成所有演出者與上傳者的年齡、身分驗證,上架前審核內容,7 個工作天內處理非法或未經同意的內容投訴,並提供撤片申訴機制。2021 年 8 月,OnlyFans 宣布將禁絕成人內容,理由是「銀行與支付夥伴壓力」,隨即引爆創作者抗議,之後OnlyFans與兩大支付公司達成協議,讓成人內容得以繼續存在。但今年 1 月,路透社披露一份吹哨者文件,指控 Visa、Mastercard 未能阻止 OnlyFans 網站上的兒童性虐內容獲利,顯示卡組織一面阻擋,一面也可能因監管不周而陷入法律風險。
Onlyfans 這類的大平台得以靠金流與自我審查過關,但其他較小眾的服務就沒有這麼好運了:去年Visa、Mastercard 對日本本土的二次元、成人與同人平台「集體斷金」:DLsite 嘗試控管成人內容仍被 Visa、Mastercard 斷聯;Melonbooks 直接宣布停止接受兩大卡支付;甚至漫畫家兼參議員赤松健創立的「Manga Library Z」也因信用卡問題被迫關站。即便這些網站內容在日本本土都屬合法範圍,也難逃兩大支付組織的「法網」。
「金融審查」的法律灰色地帶
美國的法制背景是關鍵之一。2018 年的通過的「允許各州受害者打擊線上性交易法案 FOSTA-SESTA」讓網站若「促進或協助賣淫」就可能觸法,條文模糊,平台為求自保常常走向過度刪除;。另一方面,歐巴馬政府時期的「Operation Choke Point」則曾被批評是政府透過銀行系統「卡」掉合法但不受歡迎的行業(例如槍械、色情、發薪日貸)──Cato Institute、Reason 以及美國國會監督報告都記載了此計畫引發的銀行關戶與訴訟,2017 年第一任川普政府限制監管機關僅能基於客觀理由要求銀行斷客戶帳戶。
如今換成支付機構要求私人企業「自願」審查,政府反而難以直接插手,形成了法律上的真空地帶。支付機構對 Pornhub 的動作,表面上是遵守法律、打擊未成年與非自願內容,但當這套標準擴散到日本的同人誌、到 Steam 的虛構亂輪遊戲時,問題就來了──法律並未禁止,卻因影響支付機構的品牌而被切斷金流。
電子前哨基金會長年提醒「財務審查」會讓合法言論窒息:金流是網站生存的氧氣,掐住它就等同間接審查。美國自由公民聯盟也批評刷卡機構的政策使性工作者被「系統性紅線化」,連募款付律師費也被刷卡機構殲滅,變成實質上連為自己爭取權益,都要被剝奪自己權益的人擋架。
誰的標準算數?
倡議團體Collective Shout 認為,這些被下架的遊戲把亂倫、性暴力「正常化」,支付公司理應阻止自己的網路成為加害者獲利的工具;他們在公開信中自述共有 1,047 人向 Visa、Mastercard、PayPal 等寄信施壓,並聲稱這是 Steam、Itch.io 下架的直接原因,而他們在事件發生後誇耀這是屬於他們的「勝利」,也引發不少社群怒火。澳洲新聞網認為至少有 400 款遊戲被下架,顯示事件規模比想像中龐大。PC Gamer 報導指出,被刪作品目前以亂倫、性暴力為主,然而這類「政策說法」極為模糊,可能只是更大範圍清洗的開端。
在歐美的權力者眼中,這是保護「婦女與兒童」的做法;在日本人眼中,卻常被解讀成「西方道德霸權」。當美國發卡公司用全球規範箝制日本合法內容時,形式上是商業決定,實質上卻是跨國審查──跨文化對於「跨入紅線的色情內容」標準不一,支付商卻用單一標準套全世界,這是國界之外的新型態「治理」,而且還是大型企業對國家政策的干預。
目前看來,這場爭論不會很快結束,但它至少提醒我們:真正需要被檢驗的,也許不是那幾款爭議遊戲,而是金融巨頭手中不受節制的審查力量。
(首圖來源:pixabay)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