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揚偉拋打造海外科學園區構想 龔明鑫承諾專案推動:每三個月檢視成果
新任經濟部長龔明鑫甫於 9 月 1 日上任,旋即與七大工商團體理事長及秘書長舉行座談會。會後他強調將積極傾聽產業界心聲,並承諾建立績效追蹤機制,三個月後再次與工商團體檢視政策落實情況。
會議中,電電公會理事長、鴻海董事長劉揚偉以及商總理事長許舒博分別提出關於國貨採購、海外園區、匯率與關稅盡快確定等訴求,龔明鑫則逐一回應,表示會善用特別預算,並透過跨部會協調推動政策。
劉揚偉:以政策推動國產設備採購,打造海外科學園區
劉揚偉指出,當前國際情勢詭譎,台灣產業面臨嚴峻挑戰,政府應該積極透過政策支持產業。他提出兩項建議:短期上,鼓勵大型企業與下游廠商優先採購國產零組件、設備與工具機;長期則要協助台灣廠商走向海外,透過設立科學園區打入在地市場。
他表示,台灣的中上游材料與設備品質不輸國際,但受限於規模經濟,價格常高於中國等國,導致下游業者採購意願不足。若政府能透過政策補助,讓國產產品兼具品質與價格競爭力,不僅能帶動產業升級,也能強化供應鏈自主性。
對此,龔明鑫回應,經濟部已在「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民生國安韌性特別條例」中編列 50 億元,作為鼓勵企業「汰舊換新」的資源,藉以推動國產設備使用。他強調,這是經濟部能立即執行的工作,並已要求同仁三個月後提出成果報告。
至於海外科學園區的構想,龔明鑫指出,這涉及金融支援、園區開發與跨部會合作,經濟部將成立專案小組推動。他以矽谷與竹科為例,期盼未來能打造出「全球都能複製與連線的竹科」,讓台灣在全球產業版圖中發揮更大影響力。
許舒博:穩定匯率與關稅,強化會展助攻外銷
商總理事長許舒博則認為,此次會議是「非常成功的溝通」,並直言過去常批評政府,這次卻沒有什麼好批評的地方。他特別強調,產業最急切的需求在於匯率與關稅的穩定,以及勞動力的補充。
許舒博指出,瞬間的匯率波動,對出口廠商衝擊極大,企業常因無法掌握匯率而不敢報價或接單;至於關稅談判,則需要政府為產業爭取一個「穩定、明確」的數字,避免廠商陷於「今天這個、明天又那個」的困境。
此外,許舒博也提到,台灣應積極推動「走出去」與「請進來」並行。一方面協助廠商組團赴海外參展,另一方面廣邀國際大廠來台參加展會,藉由會展經濟擴大市場。他建議,經濟部統整國際會展資訊,交由公協會帶隊參展。
對此,龔明鑫表示,政府已在韌性條例預算中編列近 70 億元,支援廠商開發多元市場,並規劃設立「台灣館」,協助資源有限的中小企業參展;大型企業則可自行設館,共同塑造「台灣製造」的好形象。
針對市場拓銷,龔明鑫今(2)日也再次呼籲特別預算盡速透過,以加大協助、和台灣館會展的規模。他表示,國際大型展覽攤位的價格並不便宜,若特別預算通過將可協助更多中小企業加入會展。
立院於8月29號三讀通過《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民生國安韌性特別條例》修正案,行政院將依法於法律生效後1個月內,依該條例編列的特別預算案送交立法院審議。
至於匯率、關稅與缺工等問題,則須跨部會協調,他承諾會以經濟部長身分設立 KPI,親自負責推動進展。
每三個月一次檢視進度,龔明鑫上任第二天後踏上請益之旅
龔明鑫會前強調,未來經濟部將持續以「請益之旅」模式走訪各產業,包括機械、工具機、水五金、塑膠與扣件等受衝擊產業,深入第一線傾聽需求。他並承諾,三個月後將再次召集工商團體,檢視這次會議中各項訴求的執行情況。
他說:「企業界的心聲能夠適度表達,企業界的願望也要看看可以落實多少。只有雙向交流,政府與產業才能共同進步。」
這場首日座談,不僅讓產業界看到新部長的積極態度,也為後續政策溝通建立了新模式。產官之間是否能如約三個月後交出具體成果,將是觀察龔明鑫新政能否落實的關鍵。
今日龔明鑫赴中部參訪並與機械(含工具機)業者、水五金業者舉行交流座談會;後天將赴南部,繼續了解個別企業想法。龔明鑫表示,正處蒐集資訊階段,過去有擬訂過支持的大方向,將聆聽企業是否有更多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