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的名字是假的!日本企業掀「商用名字」潮,上班為何不用真名?
你能想像嗎?你進入一家店,櫃台小姐戴的名牌上其實不是本名,而是她自己選的「商用名字(ビジネスネーム)」。
在日本,愈來愈多企業正式推行「商用名字」制度,讓員工能用與戶籍名不同的名字工作。為什麼不用真名?主要原因是保護隱私、防止騷擾、尊重多元性別與身份差異。從零售、交通業、政府機構,到個人品牌經營者或經營副業的族群,許多行業已採納這項制度,員工反應普遍正面。不過,背後的管理挑戰與風險,也不可小覷。
用真名不好嗎?「商用名字」興起的 4 大原因
大阪市的皮革材料店「レザークラフト フェニックス」就是典型案例。該店 9 成以上員工用商用名字,避免真名被陌生人知曉。38 歲的男性店長選用喜愛的棒球選手名,女員工則用偶像的名字,稱此舉讓「每天的工作更有新鮮感」。
原因 1:隱私保護
有員工曾因在社群媒體曝光姓名,而遭遇騷擾行為。
原因 2:防止客戶騷擾
大阪府寢屋川市政府也在 2025 年針對窗口職員名牌推行可用假名的政策,避免市民針對特定員工提出不當要求。
原因 3:多元包容
許多 LGBTQ+ 員工不希望在職場上使用戶籍名,因可能未能反映其性別認同。
原因 4:身分區隔
部分工作者同時在多家公司任職,商用名字能方便區隔不同職場角色,避免混淆與身分曝光。
公司如何推行商用名字?HR 系統、行政流程、內部溝通全得顧好
導入商用名字不只是允許員工使用假名而已,背後還牽涉到 HR 系統與行政流程設計。
首先,員工需提交正式申請表,說明商用名字與使用範圍。HR 需確實紀錄與保存員工的戶籍名與商用名字,避免行政混亂,尤其在舊員工交接、新員工上任時需特別留意。
例如,HR 負責人異動時,若沒有妥善交接商用名字名單,可能出現同一員工在內、外部文件呈現不同名字,導致識別困難。
其次,HR 系統需具備雙欄位設計——內部文件(如稅務申報、保險)仍需用戶籍名,而名片、員工證、內部溝通平台則可顯示商用名字。
此外,當內部溝通涉及含戶籍名的文件時,需有保密措施。例如文件須親手交付,不可透明封裝,避免戶籍名意外洩露給同事。
不是所有行業都適合商用名字!3 導入大風險不可忽略
儘管商用名字有諸多優勢,但並非所有行業與情境都適合推行。
風險 1:資料管理難度提高
如稅務申報、社會保險、勞動法規名冊,皆須使用戶籍名。若商用名字與戶籍名管理不當,恐影響法律遵循與行政效率。
風險 2:品牌形象受損
若員工選用與公司文化不符或容易引發爭議的商用名字,可能損害企業形象,或在社群平台引發輿論風波。
風險 3:影響客戶觀感
在部分需要高度信任感的專業服務業,商用名字可能引發客戶疑慮,降低專業信賴感。因此專家建議針對行業特性,謹慎規範可使用的範圍與場合。
隨著 SDGs、DEI 理念深入人心,員工對工作與私生活區隔的需求日益明顯,「商用名字」制度是現代日本企業回應多樣性與心理安全需求的重要創新。不過,企業若導入商用名字制度,仍須配套完善管理規範,並針對行業特性審慎評估適用範圍。若能善用,將有助於營造更具包容性、符合多樣性價值觀的現代職場文化。
資料來源:読売新聞、Indeed、dip;本文初稿由 AI 協助整理,編輯:支琬清
延伸閱讀
日本企業推「上司選擇制」:主管們,你有信心員工會選你嗎?
日本服務業救星!主打「邊工作邊玩」的 おてつたび,憑什麼爆紅、成為缺工新解方?
加入《經理人》LINE好友,每天學習商管新知
顯示全部
留言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