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發1萬元確定不排富 10月底前發放有困難
全民普發現金政策再度啟動。行政院確認將依照立法院三讀通過的《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民生國安韌性特別條例》,編列2,350億元特別預算發放1萬元現金,且不排富、全民皆可領取。不過,距離條例規定的最晚發放期限10月31日,僅剩不到3個月,財政部坦言時程壓力大,執行細節仍有諸多挑戰待克服。
此次現金普發政策,是立法院於7月11日三讀通過《韌性特別條例》後新增內容,總經費上限為5,450億元,其中2,350億元用於普發現金、930億元規畫為產業支持方案、1,500億元投入國土安全韌性建設、670億元作為社會支持用途。行政院原定於8月7日院會通過相關特別預算案,卻因美國關稅新政影響,暫時調整議程,延後拍板。
針對普發現金是否排富,行政院明確表示,依立法院三讀版本編列預算,不會增設排富條件,意味全體國人都有資格領取1萬元現金。儘管行政院內部一度傾向納入排富機制,加強弱勢照顧,不過因黨團立場分歧,最終仍決定尊重三讀條文,不作更動。
普發現金執行時程備受關注。《韌性特別條例》明定須在今(2025)年10月31日前「完成發放」,財政部官員坦言,僅行政作業就須1至3個月,還得完成系統建置、試運行及民眾領取流程設定,壓力頗大。國庫署指出,2023年普發6,000元時,行政系統雖已建置,不過是否能全盤複製、或者須調整對象,例如新生兒等,仍待行政院進一步確認,目前確實有窒礙難行之處。
參考2023年經驗,當年政府採取5大方式供民眾領取現金,包括線上登記入帳、ATM提款、郵局臨櫃、特定資格自動撥付及偏鄉造冊發放等。預期本次也將比照辦理,開放多元領取管道。但距離發放期限僅剩不到3個月,若不儘快完成行政拍板、法制審查與系統準備,難以如期落實全民入帳。
此外,行政院長卓榮泰日前提到,若要普發1萬元,可能須舉債支應,令他「內心交戰」。不過,總統賴清德已表態支持政策推行,行政院也正面回應,強調會依條例規定執行、依法合憲推進;對於外界質疑程序是否牴觸預算審查權,政院將透過合法管道進行溝通,必要時不排除釋憲。
原文出處
延伸閱讀
留言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