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一場急診室中的死亡:如何坐下來跟孩子談論「父母死了」

報導者

發布於 07月10日03:16 • 文字 陳玉梅 攝影 楊子磊 核稿/梁玉芳;責任編輯/張詩芸
誠懇的對話,能陪伴家屬跨過死亡的傷痛。亞東醫院馨寧病房一隅,以充滿植物的環境,讓病人體會生死的自然循環。(攝影/楊子磊)

急診的忙碌節奏裡,能否有安寧緩和的間隙──包括好好坐下來,告訴家屬最壞的消息?「告知家屬死訊」仍是醫師覺得痛苦與尷尬的對話,因為「疾病」容易處理,「死亡」卻難應付。但是,「好的溝通,本身就是一種療癒」,這是急診室裡該有的溫柔。

45歲的婦人,在早餐店工作時突然倒下,緊急送到新北市亞東醫院急診時已失去意識。急診醫師張閎斌跟護理師從救護員手中接手後,趕緊插管搶救。病人電腦斷層影像顯示,大腦動脈瘤破裂,導致顱內嚴重出血。

張閎斌找來神經外科總醫師會診,檢查顯示,病人已喪失腦幹反射。「出血太嚴重了,沒有機會開刀,考慮器官捐贈或上樓上病房等死亡宣告。」總醫師語氣平靜、直接,但是張閎斌注意到,站在旁邊的家屬──婦人的丈夫神情空洞、茫然,無法接受這個事實。

這位媽媽年僅45歲,生命卻走到了盡頭。張閎斌感到揪心,但是醫療有極限,目前他們只能做到這裡。想到病人先生剛才的表情,張閎斌知道他的情感沒被接住。當他正思量著還可以做什麼時,就看到候診室外,阿姨的3個孩子已經來了,和爸爸站在那裡。

「國一、國三跟高三的孩子。『媽媽突然倒下,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我要解釋就非常困難,我得先整理好自己。」週四急診部討論「急診安寧」的晨會上,張閎斌對著一群年輕住院醫師陳述著,要跟家屬做這樣的溝通有多艱難,每次他都要先深呼吸:「有一天就換你們要去跟家屬解釋。」年輕醫師終要面臨這一刻,張閎斌希望他們明白,溝通死亡也是醫師的責任之一。

不只「說出」壞消息:醫病之間的溝通練習

《急診安寧緩和醫療指引》中說明,如何在急診室傳遞「壞消息」,須認知到在分秒即生死之別的急診中,病患家屬「沒有時間去適應」,但「死亡的消息是無法軟化的」,必須清晰傳達,沒有模糊空間,以免給了不必要的希望;但是必須要給家屬有「情緒緩和及適應的空間」。

指引也提供「專為急診醫師開發的傳遞死亡消息」的多種單字記憶法,例如「GRIVE: gather, resources, identify, verify, educate(聚集、資源、辨識、確認及教育)」。正是張閎斌那天為張皇無措的父子所做的。

那天,張閎斌邀請父子四人到他診間坐下,親自講解媽媽倒下時的狀況:救護員第一時間看到什麼?醫療人員竭盡所能又做了哪些處置?不是公式化的交代,而是陪他們重建現場,理解媽媽發生了什麼。

接著,他打開電腦,帶他們看母親大腦斷層影像,說明嚴重腦出血如何壓迫到腦組織,為什麼無法手術、為什麼死亡無法避免──而開刀只會加速這個結局。這不只是傳遞事實,而是一個醫師願意承擔、陪伴孩子直面死亡,理解失去的勇氣。

「我覺得這個壞消息由我來講,會比他們的父親來講,傷害小得多。」張閎斌回憶,當時他明確說出「死亡」兩字,沒有用模糊的語言取代,因為模糊反而讓人難以承受。媽媽不是拋下他們,而是生命來到極限,他相信讓孩子們有機會理解與哀悼,才不會被未知跟創傷困住。

更重要的是,他讓他們知道,有人陪著他們走過這樣的時刻。

在急診,醫師經常是第一個說出壞消息的人。但怎麼說、說多少,用什麼方式說,醫學教育幾乎沒有教過。

怕的不是結束,而是未知

亞東醫院急診醫師張閎斌認為,好的死亡溝通,不只療癒家屬,對醫師來說,也是一次珍貴且深刻的回饋──提醒自己所做的努力與陪伴,有其意義。圖為亞東馨寧病房告別室。(攝影/楊子磊)

多數醫師其實不願意進行死亡這麼痛苦與尷尬的對話。一方面,他們習慣只看到「疾病」,而沒有看見「死亡」;另一方面,則是恐懼──怕病人死在自己手上、也怕奪走對方的希望。

加拿大腫瘤科醫師柏克曼(Robert Buckman)在其經典著作《突破醫療溝通困境:醫療人員必修的一堂課》中指出,那些認為討論壞消息十分困難的醫療從業人員,常常會用「不該奪走病人希望」來做為迴避說真話的理由,「但是,希望是由很多元素組成的,也許有些無法達成,像是疾病的治癒,但是有些部分卻是實際可達成的,像是症狀的控制,排解被遺棄的恐懼感等。」台中榮總緩和療護病房創立者黃曉峰也曾說過:

「病人跟家屬其實不是不能接受事實,而是希望事實不要用一種粗糙或粗暴的方式被告知,好的溝通,本身就是一種療癒。」

張閎斌則認為,如果醫療人員具備良好溝通能力,醫病間可以減少很多抱怨跟衝突,也比較能避免無效醫療。

「家屬其實不怕結束,他們怕的是未知,如果不知道未來要面對什麼,就會很恐慌。」

但是,張閎斌也直言,在急診壓力與健保的壓縮下,要好好說話非常困難。

高壓急促的時間裡,撐出留下綿延情感的空間

那天,為了照顧那3個十幾歲的孩子,一步步讓他們理解媽媽的病情與死亡,張閎斌花了很多時間。但這段時間不會替醫院帶來任何收入,也無法被納入績效指標;更何況,急診外還有一長排等待處理的病人。

然而,這段與家屬深度陪伴的時光,帶來的醫病之間的價值無法估量。因為孩子們被愛接住了,讓他們未來回想起這一刻,不是只剩下遺憾,而是有勇氣去繼續好好生活。

而那一天,也因為充分的溝通,家屬做出一個艱難卻溫柔的決定──將媽媽的部分器官與組織捐出,讓她能以另一種方式,繼續存活於人間。

「以前我們其實會避諱在急診談器官捐贈,」張閎斌說,「但後來發現,如果死亡無法避免,而我們若能跟家屬好好溝通,器官捐贈反而能讓家屬從中找到一點意義──在這個巨大的悲劇裡,至少還有一件值得欣慰的事。」

在急診室裡,無常總是來得倉促。但有時,也能因為一場真誠而充滿理解的對話,療癒內心的傷痛。

查看原始文章

生活話題:與AI共處的未來

當全球AI浪潮襲來,你是否會擔心未來發展?黃仁勳曾直言:沒想法的人會先被淘汰

更多生活相關文章

01

大罷免0:25遭完封 南鯤鯓代天府國運籤「任他改求終不過」早示警

鏡週刊
02

快儲水!全台7縣市多區域明天起停水 「最長影響8天」範圍一次看

CTWANT
03

一生只愛一個人!這4個星座最「死忠」,認定你後就不輕言放手

姊妹淘
04

情侶吃鐵板燒「狂點山珍海味」 他鄰座不爽:炫耀給誰看?見1舉動消氣

CTWANT
05

低壓帶罩台1週!降雨趨勢出爐 「致災雨勢恐連炸2天」1地下到發紫

CTWANT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查看更多

留言 179

Lucas
這才是富有啟發性的報導
07月10日03:25
dodo
醫護人員真的辛苦了 謝謝您們溫暖的用心:)
07月11日13:04
Frank√
說實話,不是要吹捧醫護,但絕大多數的醫護人員都是為了跟死亡與疾病抗爭,才在這種高壓高勞力下堅持,無論是一天看診十幾個小時,或是長期日夜輪班,從大學實習到渡過住院醫要十來年,沒有對救人的堅持早就轉行了
07月11日13:26
Hsieh Hui-Wen
感恩台灣醫護的努力,阿彌陀佛
07月11日13:34
沈鴻麟
我們跟所有動物都是一樣的,生命都有衰老結束的一天😊
07月11日13:21

顯示全部

最新消息

單日2金2銀1銅 丁彥宸等拉尾盤 誰羽爭鋒

中華日報

4個讓媽媽「多喝一杯咖啡」的聰明DIY小點子,在家陪孩子一起Play

媽媽寶寶

3連戰 兄弟象橫掃統一獅

中華日報

高雄最終場 二姊:胖2.5公斤

中華日報

中市超人消防營 寓教於樂

中華日報

中市原民影片徵選 頒獎

中華日報

基隆佛心便當店爆紅! 排骨飯+3菜只要50元

EBC 東森新聞

高愛倫新書教你守住愛與財

中華日報

輕質土變藝術品 親子共創

中華日報

江蕙演唱會帶動夜市商機

中華日報

嘉義公園3棵百年黑松挺過颱風

中華日報

新/台鐵大武-瀧溪恢復雙向正常通行

EBC 東森新聞

台鐵大武至瀧溪間恢復通車 公路接駁疏運1548人

中央通訊社

守護社會安全網 屏東三社工獲獎

中華日報

「行人死傷全國第2高」逆轉了 基隆靠這幾招+強力執法見效

CTWANT

守護高美濕地陸蟹 身體力行

中華日報

貢寮海洋音樂祭 萬人朝聖

中華日報

星夜沙丘音樂會 三金歌后萬芳開唱

中華日報

雨彈狂炸北部5縣市 氣象署示警大雷雨將下到「這時候」

民視新聞網

遊梨山避暑幸福巴士帶路 中市交通局推高海拔觀光包車帶你吃桃品茶

中華日報

百年古蹟化身藝文生活場域 竹市「100進行市」文創市集熱鬧謝幕

勁報

防強降雨致災 中市三級應變

中華日報

大安表彰模範父親與好人好事

中華日報

7縣市居民注意!明天早上開始停水「最長影響8天」

TVBS
影音

曾貴海逝世1週年 集結遺作出版《星期八》

客家新聞影音

曾貴海逝世1週年 集結遺作出版《星期八》

客家電視

2024年台灣均溫24.6度 氣象署:史上最暖

中央通訊社

南迴鐵路大武至瀧溪站搶修完畢 20:02恢復行駛

自由電子報

泰山青宅年底完工 招租210戶

中華日報

文山興隆公園公廁更新

中華日報

北海潮與火8/1金山登場

中華日報

華語教學能力認證落幕 9/15開放查詢成績

青年日報

114年全國美術展頒獎典禮 創作者共享榮譽喜悅

青年日報

桃園舊城美學升級 特色招牌全額補助最高15萬

觀傳媒

讓旅遊更有溫度 台中市推動「借問站」、建構友善旅遊網絡

觀傳媒

促進藝術家創作實踐與交流 「114年全國美術展」頒獎典禮盛大登場

觀傳媒

(有影片)/國1彰化段驚傳肇事逃逸!黑車鬼切釀三車連環撞 駕駛搶救中

觀傳媒

中市府聯隊挑戰七大公會 「七師運動會」逾700人激戰球場

觀傳媒

守護行人優先安全 中市警「行人正義大執法」營造安全、友善行人環境

觀傳媒

(有影片)/823核三延役公投說明會彰化登場 民眾黨:能源政策不能空轉

觀傳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