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滅絕潮」將至!AI 教父示警:機器人將接手這些白領職位
AI 技術突飛猛進,引發全球對就業市場的深層焦慮。被譽為「AI 教父」的電腦科學家傑佛瑞.辛頓(Geoffrey Hinton)警告,生成式 AI 和機器人正在重塑勞動結構,許多依賴重複性腦力工作的白領職位將快速消失。
他直言,未來職場中只有「非常有技能的人」才能保住工作,而醫療照護與需要高度實體操作的技術職業,將是極少數不易被 AI 取代的領域。
AI 將「全面取代」的工作:法律助理、客服人員與接線生
辛頓日前在接受 Podcast 節目《CEO 日記》(Diary of a CEO)訪談時表示,隨著 AI 技術快速進步,最容易被取代的將是「重複且枯燥的腦力工作」。他認為,這類工作面臨極高風險,因為 AI 有能力「全面取代」從事這類工作的勞動者。辛頓特別點名的高風險職缺包括:法律助理、客服人員與接線生。
他表示,許多職位未必會被 AI 完全取代,但人類搭配 AI 工具後的生產力將大幅提升,1 人就能完成過去 10 個人的工作量,對許多產業而言,這意味著將大規模裁員。「 你得非常有才能,AI 才無法輕易取代你的工作, 」辛頓說。
根據麥肯錫(McKinsey)預測,美國約 30% 的現有職位可能在 2030 年前被自動化;而投資集團高盛(Goldman Sachs)更預測,到 2045 年,多達 50% 的工作將可完全由 AI 或機器人執行。
AI 無法取代醫療人員、水電工,還會賦予他們「超人般的生產力」
在 AI 帶來的劇烈變革中,醫療照護被多位專家視為少數不易被取代的領域。辛頓認為,只要能提升醫師效率,整體醫療服務的供應量也能隨之增加,且「幾乎沒有上限」。
由於病患對醫療照護的需求持續存在,加上 AI 尚無法執行許多實體任務,例如消毒手術器械或提供居家照護,同時,其他專家如 Google DeepMind 執行長傑米斯・哈薩比斯(Demis Hassabis)也提到,人類在醫療過程中展現的同理心至關重要,因此醫療工作短期內仍難被 AI 完全取代。
哈薩比斯指出,AI 工具將協助醫療人員創造「超人般的生產力」,但醫療核心仍須由人類擔任,「你不會希望一台冷冰冰的機器當你的護士,」他說。
此外,辛頓指出水電工這類強調實作能力的藍領職業,也屬於低風險類型。他提到:「 AI 距離擁有與人類相當的實作能力,還有很長一段距離,所以當水電工是個好選擇。 」這些工作需要在真實環境中快速判斷與動手操作,AI 在短期內仍難以達成。
不跟 AI 搶飯碗!更多年輕人轉向藍領工作
隨著 AI 技術逐步滲透傳統白領職場,美國年輕世代的就業觀也悄然轉變,愈來愈多 Z 世代傾向投身技術工作與藍領職業,而非追求辦公室裡的初階白領工作。這不僅是對 AI 取代風險的務實回應,也顯示整體勞動市場正面臨結構性轉型。
辛頓指出,能在 AI 革命中倖存的職位,必須結合人類特有的實作能力,或需要高度專業知識與判斷力的工作。他提醒,這場技術變革與以往不同,不再只是讓人類更強,更可能導致大規模失業,這使得工作者必須重新思考職業價值與技能布局。
資料來源:Fortune、Business Insider、UNILADtech;本文初稿由 AI 協助整理,編輯:支琬清
延伸閱讀
AI 巨人崛起,你選擇退場轉型還是攜手共創、實現人生?
邊裁員邊砸錢!上半年科技業逾 6 萬人丟飯碗!又是 AI 惹的禍?
加入《經理人》LINE好友,每天學習商管新知
顯示全部
留言 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