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步驟檢視損益表 挖掘成長股
編按:你還在聽信明牌?Out了!學會自己分析財報,才能掌握投資主動權。暢銷書《操盤人教你看財務報表》作者、曾在鴻海集團、台灣東洋集團擔任財務長與董監事的劉心陽,運用多年實戰經驗拆解財報核心邏輯,手把手帶你解讀財報,讓你輕鬆掌握獲利關鍵,投資更有勝算!
他也在新書《會賺錢的人都這樣讀財報!財務長教你挑對績優股、避開地雷股》中傳授個人獨門祕招,教你如何透視財報,秒懂公司狀況,進而快速掌握公司成長動能,輕鬆搭上飆股列車。以下為本書精彩摘要:
股價要漲,選對產業至關重要。股市多半是一個族群一起漲,產生「結市效應」以聚集人氣,背景當然要整個產業的榮景來撐腰。很難大家不漲,只有單獨一家公司上漲。
展望2025年,對的產業非「人工智慧(AI)」莫屬,它屬於重磅級的殺手級應用,透過技術創新性的發明,會快速、有效摧毀舊產業的平衡生態,改寫或重新定義全新類型的產品或服務,甚至被譽為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核心。
台積電(2330)董事長魏哲家表示,生成式AI需要更高的運算能力和互連頻寬,推動了使用中央處理器(CPU)、繪圖處理器(GPU)、AI加速器,以及針對AI和機器學習的相關特殊應用晶片(ASIC)等半導體需求,看好AI需求未來5年年複合成長率將達近50%!
輝達(NVIDIA)與台積電聯手合作的AI晶片及高階封裝為核心,帶動主要供應鏈營收表現。重要受惠族群包含AI伺服器、關鍵零組件(例如散熱模組、機殼、電源供應器、印刷電路板(PCB)等),乃至高速傳輸、矽光子、機器人、無人機、人工智慧物聯網(AIoT)、個人AI超級電腦、AI手機、汽車智能駕駛晶片。
這些次產業具有無窮變化的可能,是未來5~10年的重要題材。尤其當大盤飆漲的時候,市場會更重視攻擊性的題材,所有法人都在尋找具有業績爆發力的個股或產業。
愈有想像空間的個股或產業,股價漲幅會愈大。強者會更強,很容易就會超漲。記得鎖定這類業績大幅成長的股票,且提高操作區間,以防股價漲破預設的目標價上緣。
選對產業之後,接著還要選出對的公司。以下提供4個步驟,替大家整合如何從綜合損益表上,抓出業績成長股:
步驟1》觀察單月營收
想要抓住飆股,就必須關注單月營收。如果看到一家公司的月營收趨勢快速攀升,就應該立刻翻閱該股票季報,了解其毛利率走勢與獲利來源、營收組成與成長動力來源,確認是否為常態性的業績增長,甚至透過朋友打聽這家公司未來還有沒有什麼接單利多。
通常,排除購併的特殊情況,單月營收比去年同月能持續成長30%,就是列入密切注意的門檻(詳見表1)。因此,絕大多數投資機構的研究員,都會密切追蹤每家公司的營收表現,看看哪些產業的整體營收有明顯表現?哪些產業在淡季不淡、旺季更旺?又是哪些公司的營收創下歷史新高?從而判斷市場趨勢與投資機會。
步驟2》觀察獲利成長動力
想了解公司的成長趨勢動力,除了觀察每個月會公布的營收之外,還可以觀察每季公布的財務三率(毛利率、營業利益率和稅後淨利率)趨勢表現。若財務三率的長期走勢皆為上升(即三率三升),代表公司成長力道強勁、前景佳。
以深耕AI領域許久的廣達(2382)為例,它的毛利率、營業利益率和稅後淨利率自2022年第3季起呈上升趨勢,前景暢旺。雖然2024年第3季,因高單價產品出貨拉升,使得零組件成本升高,壓抑毛利率與營業利益率表現。但隨著AI伺服器市場需求持續成長,廣達作為AI伺服器主要供應商,後續表現仍值得期待。
步驟3》避免業外收益過高
投資時不只要看公司有沒有賺錢,更要了解錢是怎麼賺來的。穩健的公司應該靠本業穩定獲利,而不是靠業外收入挹注。比如說,一家電子公司,如果靠賣電子產品賺錢,代表它的經營穩健;但如果它的主要獲利來自出租廠房的租金收入,那麼當租約結束或租金下降時,公司可能會出現獲利問題。因此,投資人應選擇本業穩定賺錢的公司,避開業外收益過高的公司,以降低風險。
投資人可以挑選稅前淨利逐年穩定攀升、源源不絕為股東賺進愈來愈多錢的公司。像是網路資料中心(IDC)營運商是方(6561),稅前淨利從2017年的4億6,400萬元,一路攀升至2024年的13億3,800萬元(詳見圖1)。這種公司的股價容易隨獲利趨勢一同向上,值得投資人留意。
步驟4》確認籌碼面相關資訊
投資時,不只要關注公司的獲利能力,還要留意它的資金募集情況。當公司計畫現金增資、發行或贖回可轉換公司債,或是發行海外存託憑證時,通常會釋出利多消息,以提高市場信心,吸引投資人參與。這可能帶動股價上漲,為投資人創造短期獲利機會。
不過要特別注意,當公司成功增資後,市場可能出現籌碼賣壓、股本膨脹、每股盈餘(EPS)被稀釋等影響。舉例來說,當公司發行新股後,總股數增加,但如果公司獲利沒有相應成長,會使EPS下降。這就像一個蛋糕,原本切成10片,大家分到的每片都比較大。但如果蛋糕被切成20片,每個人能分到的就變少了。長期來看,可能對股價不利。
選擇誠信經營的老闆
才能確保資金安全性
除了選對產業、選對公司以外,選對老闆,也是很重要的一環。因為投資股票,其實就是跟著老闆一起做生意。如果老闆的決策正確,公司賺錢,股東就能分享利潤;但如果老闆管理不當,公司經營不善,最終受傷的也是股東。
那投資人要怎麼挑選值得信任的老闆呢?首先,要確認老闆是否誠信經營,可從過往紀錄與公開資訊判斷。比如過去法說會上,老闆承諾的事情如今是否有兌現等。其次,要確認老闆的經營能力。很多公司的業績表現可說是混吃等死,這部分可以從公司業績成長、產業競爭力來觀察。再來,要確認老闆是否重視股東權益,可以從公司是否有穩定配息、避免過度融資等來觀察。
想像一下,如果一家公司的老闆總是在高點增資,或不斷把明星事業切割出去,最終受害的就是投資人。因此,投資前一定要了解老闆的背景與行事風格,才能確保自己的資金放在安全的地方。(本文摘自第2章)
小檔案_劉心陽
學歷:台大會計系、南開大學(中國天津)經濟學博士
經歷:鴻海集團富佳生技財務長、台灣東洋集團東生華製藥三屆董監事與副總經理
現職:威旭數據科技財務長
著作:《上海股票一點通》、《我的第一支股票會賺錢》、《操盤人教你看財務報表》、《會賺錢的人都這樣讀財報!財務長教你挑對績優股、避開地雷股》等書
延伸閱讀
▶美超微財會風暴持續、轉單潮湧現!台廠迎來的第1波實質轉單
▶媽媽融資輸近500萬,想借錢炒股,該借嗎?理財媽咪勸:孝順也要看能力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