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企業承諾投資德國6310億 總理默茨:德國回來了
(德國之聲中文網)經濟總有一點心理學因素。企業如果對未來有信心,就投資更多。如果前景不佳,就減少投資。無論是新冠疫情中國際供應鏈斷裂、烏克蘭戰爭及其所引發的能源危機、通貨膨脹,還是中國經濟放緩,這些都對德國出口導向的經濟造成打擊。
德國由此滑入一場衰退。經合組織統計顯示,2024年,德國是該組織38個國家中投資率最低的。
計劃投資6310億歐元
如今,德國領銜的大企業總裁承諾,要改變這一局面。其中61家加入了名為“Made for Germany”(為德國制造)的倡議,他們中間包括知名上市公司如空客、巴斯夫、寶馬、奔馳、萊茵金屬、SAP、大眾,以及美國企業英偉達、貝萊德、黑石等。
這些企業計劃未來三年在德國投資6310億歐元,用於生產、設備、設施以及研發。該倡議的兩位發起人之一、西門子首席執行官布施(Roland Busch)在總理府的一次會晤後表示:“我們希望實現經濟增長,希望加強德國競爭力,捍衛和擴大技術領先優勢。”
默茨:德國回來了
這61家企業佔德國經濟的三分之一。該倡議另一位發起人、德意志銀行首席執行官西翁(Christian Sewing)表示,還會有更多企業加入。“投資這和國際企業願意投資我們的經濟。他們看重德國作為穩定、可靠的伙伴,特別在現在動蕩的時期。”
政界頗為振奮。“德國回來了,在德國投資又成為值得去做的事情”,基民盟籍的德國總理默茨在與該倡議代表會晤後說道。“這是數十年來最大的一次投資倡議。”
變化在哪兒?
總理府的此次會晤看來氣氛不錯。西翁說:“我們有很棒的交流。”但真正的轉變從何而來呢?德國經濟仍然不景氣,已連續第三年幾無增長。再加上美國總統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前景堪憂。
但政界的處理方式確實不同。德國新政府的首要優先事務是振興經濟。5月聯盟黨、社民黨組成的聯合政府上台後,推出初步措施。聯邦議會批准了5000億歐元貸款,用於國家投資基礎設施建設和氣候保護。這包括,整修道路、投資能源網絡、數字化、科研等。
企業減稅
工業電價下降,經濟界減負。初步措施包括,對生產、設備、設施、研發的投資可大幅退稅。中期,企業稅將下調。這是前一屆政府未能實現的。
現任總理默茨曾多年在經濟界就職。出身法律的他曾擔任美國金融投資公司黑石在德國的監事會主席。
養老金還安全嗎?
經濟界還要求減少官僚主義和社會福利開支。在德國,雇主和雇員各支付醫療、事業、養老保險的一半。由於醫療體系費用上升,今年初德國醫保費用上調。2026年,護理保險費用也可能上調。
德國生產總值的42%如今流入社會福利體系。其中最主要的部分是養老保險。隨著老齡化以及出生率高的一代退休,養老金費用上升,國家每年均需撥出更多款項用於養老保險基金。
經合組織認為,社保改革是德國面臨的最大挑戰。如不解決,國家須不斷舉債,以維系社保體系。
總理默茨宣布,社保體系改革將是執政聯盟的下一項政治議程。他說,秋季將有初步結果。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道。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留言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