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眩暈症大解密:識別症狀、了解風險族群與治療建議

KingNet 國家網路醫藥

更新於 04月21日09:36 • 發布於 05月16日04:30 • 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作者/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編輯部 文章授權刊登/常春月刊

隨著生活壓力增大,現代女性容易忽視自己的健康,眩暈症成為許多人的困擾。本文深入探討眩暈症的不同類型、病因及好發族群,特別針對老年人與停經婦女的高風險,並提供專業醫師的建議,幫助正確辨識、預防與處理眩暈症。

根據國內統計資料顯示,全台大約有10多萬人曾經飽受眩暈症的困擾,這類病患一旦眩暈症發作,感覺就像是坐雲霄飛車一般,即使躺在床上也會感覺身體一直往下沉就像是掉入深淵,或是一張開眼睛就像跑馬燈般,眼前的世界天旋地轉,最嚴重的話,身體無法維持平衡、完全無法站立,由於身體平衡系統與自律神經有相當大的關聯性,通常大部分病人都會合併噁心、嘔吐等症狀。

頭暈、眩暈症大不同 兩者這樣分辨

暈、眩是兩種不同的感覺,症狀表現也不同。耳鼻喉科醫師黃韻誠指出,「暈」就像是坐在一條船上,走起路來輕飄飄,會有飄浮不定的感覺;「眩」則是會合併頭昏目眩、眼花撩亂。事實上,暈、眩的症狀經常合併在一起,也就是所謂的「眩暈症」(Vertigo)。
如何分辨是單純頭暈、還是眩暈症?黃韻誠認為,如果身體短暫不穩定,可能是屬於單純的頭暈;若是走路會左右搖擺,無法穩定身體,並且發現眼前物體旋轉,甚至感覺整個世界都在打轉,合併這兩種情況,就是所謂的眩暈症發作。

眩暈症2大好發族群 老人、停經婦女要注意

根據醫師門診觀察發現,老年人是最容易發生眩暈症第1大族群。黃韻誠指出,耳朵週邊血管較為細微,甚至比頭髮更細小,屬於末梢血管,當發生血液循環不良,內耳末梢血管就容易發生缺血的情況,就會導致眩暈症,而大部分老年人都有心血管疾病問題,例如: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等三高慢性疾病,導致血管發生狹窄、阻塞等,加上血管老化、末梢血液循環不良,就容易產生眩暈症。
第2大族群是女性,年齡介於20~30歲及45歲以上的停經後婦女,是眩暈症的發作高峰期。20~30歲的病患大部分是有遺傳性體質的「梅尼爾氏症」;而45歲以上的停經後婦女,因為女性荷爾蒙分泌減少,內耳器官失衡而引發平衡失調,就容易產生頭暈的狀況,是常見的更年期症狀之一;另外,個性敏感、比較謹慎小心的女性,也比較容易發生眩暈症。

發生眩暈症原因多 晝夜顛倒更要提高警覺

很多人都會誤解眩暈症是一種疾病,其實背後引發的原因可能不同,如睡眠不足、感冒、貧血、荷爾蒙失調常會頭暈;長期處於噪音環境、接觸染髮藥劑或油漆等有機溶劑,例如美髮師、油漆工,長達數十年觸摸染髮藥劑或油漆,這些有機溶劑會慢慢滲透進入皮膚,並且累積在內耳細胞中,會造成內耳神經受損而引起暈眩;也可能是姿勢性低血壓作怪;或是長期耳膜破洞造成內耳器官受到影響,都可能造成眩暈發生。
另外,姿勢不良也可能引發眩暈症,例如:工程師、作業員等,長期低頭,久而久之出現頸椎骨刺,就是所謂的「頸性眩暈」,在轉頭時容易壓迫到支配內耳器官的血管,就容易出現頭暈的情況,或是骨刺影響頸部的自律神經系統,也會產生眩暈的情況。
黃韻誠補充,近期在瑞典舉辦的神經耳科醫學會的最新研究報告,內耳的平衡神經具有節律性,如果經常晝夜顛倒,例如一個星期早上起床、晚上睡覺,下一個星期早上睡覺、晚上起床,不但破壞身體規律,同時身體平衡系統也受到影響,容易增加罹患眩暈症的風險,例如日夜輪班工作者、高壓環境工作者,都是高危險族群。
查看原文

【更多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報導】

立刻加入KingNet 國家網路醫藥 LINE@ 共同守護全家人健康!

查看原始文章

健康指南:聰明吃水果

水果健康可以吃很多?專家教你怎麼聰明吃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生活規律、不菸不酒仍長「大腸息肉」?醫揭真相 很多年輕人都忽略了

常春月刊
02

1/3台人有脂肪肝!研究揭「這飲品」能降23%風險、還防肝癌

三立新聞網
03

腹痛別硬撐!醫警告:恐是膽囊炎 這2症狀和結石有關

常春月刊
04

明明爆汗運動卻沒瘦?專家揭「關鍵真相」 不少人都搞錯

常春月刊
05

避免術中風險!麻醉科醫師提醒:「這些藥物與保健品」需提前停用

健康醫療網
06

蝦子泡過藥怎麼看?餐廳業者教分辨「2關鍵」 網驚:差異很大

TVBS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