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別-捷克平面設計的故事》明開展 不管是海報或國旗設計都見證捷克發展進程
Newtalk新聞
由捷克中心台北與經濟部產業發展署共同主辦、捷克經濟文化辦事處協辦、台灣設計研究院執行的《識別-捷克平面設計的故事》(IDENTITY–TheStory of Czech Graphic Design)展覽,今(18日)在松山文創園區 「不只是圖書館」盛大開幕。明(19)天起,將在「台灣設計研究院02展間」展出至10月12日。策展人布拉澤克(Filip Blažek)說,不管是海報或國旗設計都見證了捷克的發展進程,展覽核心便是不斷爭取自由與民主的努力。
該展覽讓觀眾近距離欣賞從20世紀初至今的捷克平面設計經典,包括:二戰後誕生的國旗與雙尾獅、1989年天鵝絨革命的街頭手繪海報、布拉格地鐵與「Legible Prague」導引系統等,並結合世界級書籍裝幀、童書插畫、電影與商業海報,以及數位時代的品牌識別與互動媒體,感受設計跨越語言、直抵人心的力量。
捷克經濟文化辦事處副代表Martina Rubešková致詞時指出,自兩年前抵台以來,發現許多台灣朋友對捷克文化並不陌生,從史麥塔納與德沃札克的音樂、卡夫卡與赫拉巴爾的文學,到捷克電影,都展現文化的深厚底蘊。而「平面設計」同樣是捷克身份的重要表達方式。她強調,設計在捷克的歷史中,不僅傳遞創意與價值,更在困難時期成為抵抗與表達的工具,「這場展覽讓大家看到,捷克如何透過設計語言,訴說百年來的故事與精神,也象徵著我們與台灣共享的自由與創意價值」。
捷克中心台北主任馬凱棠(Markéta Lipold Záhumenská)則表示,每個國家都在尋找自我身份,「設計」是其中關鍵的一環。從布拉格地鐵延續至今的視覺系統,到引導旅人的森林步道指標,無一不是文化DNA的體現。這次展覽不僅是美的饗宴,更是一場讓觀眾理解設計如何影響日常與社會的國 際對話。 策展人布拉澤克(Filip Blažek)談到策展理念時指出,《識別》計畫除了展覽,還包括影集、紀錄片與出版計畫,透過跨媒介呈現捷克平面設計的演變與文化脈絡,讓更多國家的人能理解這段歷史。
台灣設計研究院院長張基義則期待,觀眾能夠透過這檔展覽,認識捷克平面設計的發展脈絡,從而看見設計如何承載集體記憶,感受設計所帶來的力量與價值。
主辦單位同時宣布,由捷克裔美國拍賣師Nicholas Lowry帶領觀眾走訪捷克多座城市,探索設計與國家記憶的連結,該片曾於捷克Ji.hlava國際紀錄片影展獲獎,並在香港歐亞紀錄片週放映。而故宮文物將於9月赴捷克展出,延續雙方長達20年的文化緣分,並強調設計是理解社會氛圍與時代精神的重要窗口。也期待未來能在台灣策劃更多同的主題展覽,深化與捷克的文化連結,讓捷克平面設計的故事,不僅是一段藝術史,更是跨越語言與國界的文化橋樑。
該展覽自8月 19日起至10月12日(每週一休館),上午十點至晚間六點,在松山文創園區「台灣設計館 02展間」展出,並搭配導覽、專題講座與電影放映,邀請民眾把握這場曾在布拉格創下年度觀展紀錄的設計盛宴,親身感受捷克百年設計走出自由之路的精彩旅程。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