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醫生:60歲的3個選擇,決定80歲會不會受苦

天下雜誌

更新於 1小時前 • 發布於 2小時前 • 樂羽嘉
醫生:60歲的3個選擇,決定80歲會不會受苦

在60歲,你大致上仍覺然得自己刀槍不入。當然週末打完網球賽後恢復得是比較慢,餐廳的菜單也開始需要拉遠一點才看得清楚。但80歲彷彿是另一個星球,對於現在老當益壯的你還遙不可及。

但老年醫學專家知道而你不知道的是,你現在所做的選擇——不是明年、不是退休之後,而是現在——會影響你在80歲時是能夠自由自在地旅行,還是坐困在家中。

科學研究顯示,基因就像是子彈,而你的選擇能決定扳機會不會扣下。影響健康老化的主要決定因素不是DNA,而是3個具體選擇,這些選擇會在20年之間引發連鎖效應。這些選擇不是昂貴的生物駭客術或異國療法,只是幾乎每個人都能做到的事,但多數人選擇忽略,以為衰退和繳稅一樣不可避免。

一項研究追蹤為何有些80歲的人看起來像60歲,而有些60歲的人已經像80歲。研究發現關鍵不在吃什麼維他命或是DNA檢測,而在3個基本選擇。若在60歲做出這些選擇,20年後你可能依然能自理生活、充滿活力而不是脆弱、孤單、只能依靠別人生活。

1. 開始舉重物,這關係到你未來的行動能力

若沒有人為干預,你在60歲到80歲之間會失去30%的肌肉量。想像一下,三分之一的身體力量就這樣消失不見,會產生什麼後果。重點不是身體變難看或不能再穿無袖,這關係到你陪孫子玩耍後能不能靠自己從地上站起來,提不提得動自己的行李,或是摔倒時會不會直接跟髖骨告別。

隨著年齡增加,我們的骨骼會縮小並降低密度,變得更脆弱,這些變化也可能讓你稍微變矮。肌肉則會失去力量、耐力與柔軟度,進而影響協調、穩定與平衡,增加跌倒風險。若跌倒時骨骼較脆弱,就更容易骨折。

1990年,辛醫師(Maria Fiatarone Singh)針對86到96歲的養老院居民進行8個星期的高強度阻力訓練,結果震驚醫界。他們平均力量提升174%,肌肉量增加9%,相當於逆轉了十年的衰退。這些人可不是運動員,而是養老院的長輩。

研究者強調,80歲才開始重訓,就像不會代數卻要學微積分。60歲時,身體仍然樂於回應訓練,神經系統能適應,荷爾蒙會配合,關節也有餘裕。但若等到80歲才想重訓,你可能已經很虛弱,而且代謝失衡、平衡感差、甚至不敢做動作。

研究顯示,60 歲的重量訓練能改變整個生物學軌跡。肌肉不只是能幫助你做動作,它也是你的代謝引擎、葡萄糖吸收器、跌倒時的盔甲。80歲仍然健康的人,不只是瑜伽愛好者或馬拉松跑者,而是60歲時就學會愛上重量訓練的人。

你不用變成健身房狂人,只要每星期2次,做8到10個動作,從中等強度逐步增加重量。目標不是變成阿諾史瓦辛格,而是成為一個永遠不需要別人幫忙下車的人。

你最好也要攝取足夠鈣質、維生素D,避免吸菸喝酒。

2. 像珍惜性命一樣,保護你的社交關係

社會孤立的致命性宛如吸菸。霍特倫德斯塔德博士(Julianne Holt-Lunstad)的後設分析涵蓋148項研究、30萬人,結果發現孤獨和社交孤立會增加26到32%死亡風險。

在60歲時,你的社交生活豐富活躍,你有工作同事、家庭責任、鄰里居民。但到了80歲,若沒有刻意維持,你的世界可能只剩下醫生和美食外送員。

美國國家研究院的報告指出,4分之1的65歲以上長輩社交孤立。孤立不是突然發生,而是從60歲起一點一滴退縮造成的。退休使你失去平常見面的同事,朋友可能搬到遠方,你的社交精力也下降,社交網絡逐漸瓦解。

有強健社交關係的人,存活率高出50%。這不只是因為有人在緊急時幫忙,也是因為孤獨可能引起發炎、抑制免疫、加速認知衰退。你的身體會因為缺乏社交而更快崩壞。

在60歲,你還有得選擇。你可以靠現有關係繼續過日子,也可以積極建立新關係。這可能代表你要做一些超出舒適圈的事,像是參加陌生團體、學會新科技來維繫遠距離的友誼、擺脫惰性成為主動聯絡的一方。研究顯示,你需要3到5段深層關係,才能真正茁壯,而這些不會在80歲時自動出現,而是從60歲開始培養的。

殘酷的是,80歲以後,通常你最需要關係,卻也最難建立關係。行動不便、聽力衰退、同齡人逐漸凋零,一切都對新關係不利。你在80歲時的社交資本,取決於60歲時的存款。

3. 用真正困難的新學習挑戰你的大腦

隨著年齡變化,可能輕微影響大腦的記憶與思考能力。健康的長輩可能會忘記熟悉的名字或詞語,或是覺得多工處理變得比較困難。

為了避免認知退化,你必須用有難度的學習刺激大腦。

填字遊戲不算,第1萬次玩數獨也不算。能建立「認知儲備」(cognitive reserve,讓大腦抵抗老化損傷的能力)的挑戰,必須是真正需要掙扎、努力的學習,對大腦來說不是「教召」,要「新兵訓練營」才行。

德州大學達拉斯分校的帕克博士(Denise Park)做實驗,讓老人在14個星期內學習拼布或數位攝影這些需要持續努力學習的複雜新技能。結果顯示,這些老人的記憶力大幅改善。而做熟悉活動的對照組,記憶力沒有出現變化。

這項實驗中,數位攝影組的記憶力進步最明顯,因為他們必須快速掌握大量技術知識。關鍵不在於活動本身,而在於「掙扎」本身,也就是挑戰性。

在60歲,你的大腦仍有驚人的可塑性,可以建立新的神經路徑,仍能掌握複雜技能。《Framingham心臟研究》追蹤認知功能數十年,結果顯示,勇於挑戰自己認知能力的人,即使教育程度或原始智力不同,數十年後認知功能依然優越。

選擇很明確,要嘛忍受認知上的不舒服,要嘛退回熟悉的舒適圈。學Python、學第三外語、學大提琴,任何能讓你經常覺得自己有夠笨的事情。80歲仍然思考敏捷的人,不是因為他們天生最聰明,而是因為他們從不停止「當笨蛋」。60歲時,他們一次又一次選擇當初學者,迫使大腦不斷開闢新的高速公路,而不是在舊路上愈走愈深。

健康選擇的「複利」效應

這3個選擇會形成研究者所謂「健康老化的向上螺旋」。重量訓練帶來能量與自信,讓你更能參與社交。社交關係提供責任感,推動你持續運動與腦力挑戰。心智刺激讓你更有趣,吸引別人跟你往來。3個選擇互相強化,幫助你成為更有活力的人。

悲劇在於,許多60歲的人以為自己還有很多時間。舉重?等放完連假再開始。交朋友?等退休再說。學吉他?等事情安定再說。研究殘酷地指出,決定你未來生活品質的時間點就是現在,不是明年,就是現在。

好消息是,如果你在60歲時讀到這篇文章,你正處在完美的轉折點。70歲時改變雖難,也還是可行。80歲時,你多半只能管理自己早先建立或忽略的結果。但在60歲,你還有機會徹底改變你的道路。

問題不是「你會不會老,」這沒得商量。問題是你會老得強壯、熱鬧、敏銳,還是虛弱、孤立、渾沌?研究顯示,選擇權在你。醫生說,這3個決定會影響你的結果。剩下的唯一問題是,你80歲時想成為哪一種人。

(資料來源:Vegout、Mayo Clinic)

【延伸閱讀】

一週工作四天常態化 荷蘭經濟崩潰了嗎?

為什麼酒友愈來愈難找?

● 更多內容,請見天下雜誌830期《紅色傾銷戰》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1種海鮮」傷腦又害心!醫示警:比塑化劑還毒 恐加速老化

三立新聞網
02

28歲女星罹血癌!剃髮抗病現況曝 中醫能輔治 5警訊要小心

健康2.0
03

律師李怡貞父突心梗命危!醫揪「長久1病」釀禍:很多人中

三立新聞網
04

08月28日 對的人會在你變好的路上牽著你

Heho健康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轉發 (0)
Loading...

健康指南:早睡才是真女王

揭示規律作息對健康的關鍵影響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查看更多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