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書房》語言搭建的橋樑!Carys Davies以歷史小說《Clear》獲威爾斯年度小說大獎,及其他藝文短訊
【得獎消息】
➤《West》、《The Mission House》作者Carys Davies,以歷史小說《Clear》描繪人類在孤獨中的處境,及19世紀中期蘇格蘭地主和佃農衝突、教會分裂的道德衝突,獲頒威爾斯年度小說大獎。1843年的蘇格蘭荒島,島上唯一的居民伊瓦過著與世隔絕的平靜生活。牧師約翰受地主之託來驅逐伊瓦,以便將小島改為牧羊的草場。貧窮的牧師與自力更生的獨居島民,這兩名語言不通、利益相衝的陌生人,在只有彼此的遙遠小島上,竟建立起不可思議的信任和友誼。
➤以喬治・歐威爾為名的「歐威爾政治文學獎(Orwell Prize)」揭曉兩位得主,小說獎頒給愛爾蘭作家多納・萊恩(Donal Ryan)《Heart, Be At Peace》,本書以多視角的人物書寫,描繪一個愛爾蘭經濟崩潰後嘗試復甦的小鎮群像。
非虛構的政治寫作獎則頒給已故烏克蘭小說家維多利亞・阿梅麗娜(Victoria Amelina)的烏俄戰爭日記《Looking at Women Looking at War: A War and Justice Diary》。在書的開頭,阿梅麗娜正帶著兒子在機場等待安檢,並思考著:像她這樣一名近視的書蟲,為什麼決定買一把槍?由此開始記錄下烏俄戰爭如何全面影響每個人的生命。阿梅麗娜在2023年6月於俄羅斯飛彈襲擊中不幸喪命,出版社匯總她的日記,在她去世19個月後出版成書。書中內容不僅凸顯她身為記者的敏銳視角,反思戰爭如何泯滅人性,也令人惋惜一名文壇新星的生命嘎然而止。
【作家動態】
➤美國詩人、小說家波蕾特・賈爾斯(Paulette Jiles)日前因病逝世,享壽82歲。賈爾斯一生共出版6本詩集、2本回憶錄和9本小說,多取材自美國南北戰爭歷史。因為長年在騎兵、牛仔和原住民族交融的美國西南部和密蘇里州騎馬,深入關注當地弱勢和部落處境,鉅細靡遺描繪西部生活的艱苦。
賈爾斯曾在加拿大擔任記者數年,1973年以小說集出道文壇,寫詩亦獲多項文學獎,但直至2002年出版長篇小說《Enemy Women》才廣獲書評關注。2016年的小說《讀報人》(News of the World)打入美國國家圖書獎決選,之後改編電影由保羅・葛林葛瑞(Paul Greengrass)執導、湯姆・漢克斯和海倫娜・澤格爾(Helena Zengel)主演。她曾在部落格中提及居於鄉下、無人討論文學的孤寂,但也自認無法忍受城市和隨之而來的各種社交,只希望自己能一直孜孜矻矻寫下去。她最後一本小說《Chenneville》於2023年出版。
【新書快報】
➤什麼是婚姻?是一句承諾、一紙契約,還是兩人困在同一艘小船上,在絕境中彼此依靠,學習如何活下去? 《A Marriage at Sea》是記者兼作家Sophie Elmhirst對這個恆久議題的追問。她翻案1970年代英國貝利(Bailey)夫婦的真實故事——他們計畫航向紐西蘭,卻在途中被抹香鯨撞毀船隻,兩人流落太平洋與世隔絕 117 天。
這段驚心動魄的經歷在當年引發廣大迴響,但Elmhirst的書寫不止於生還紀實,而是透過重構漂流日記、信件與訪談,將鏡頭拉近,聚焦那段日復一日的海上生活與兩人之間逐漸轉化的親密關係。 她描寫他們如何用安全別針釣魚、以海龜及鯊魚肉維生,在絕望中製作紙牌、想像遠方、說服彼此撐下去。這段故事的重點不只是極限求生,更是一場婚姻的考驗與見證、在困境中所顯現出的韌性與信念。Elmhirst以幽默而深情的筆調,將海難轉化為婚姻隱喻,帶領讀者重新思考現代關係的本質。
➤俄裔美籍暢銷作家Gary Shteyngart的新作《Vera, or Faith》堪稱是他至今篇幅最短、也最動人的小說,以10歲女孩Vera的視角描繪一個四分五裂的家庭在動盪美國社會中的掙扎。這個孩子半猶太、半韓裔,住在近未來的紐約,有AI西洋棋盤和自動駕駛汽車,卻跟我們一樣心中有著難解的焦慮與孤獨。她的日記寫滿「我還需要知道的事」、列出心中不可能完成的待辦清單:讓爸媽不離婚、找到生母、在學校交到朋友,甚至還要贏下一場政策辯論。
這場辯論圍繞一條虛構的憲法修正案——「五三法案」(Five-Three),打破「票票等值」的平等理念,讓擁有白人祖先、在美國革命時期前來但未被奴役者的後代的選票,獲得1.67倍的加權(1.67=5÷3)。Vera不屬於這個群體,卻被老師指派為贊成方代表,與身穿名牌外套、家世顯赫的對手對決。她的家人立場也分裂:同母異父的弟弟與繼母擁有加權身分,而她和父親並沒有,無形中突顯出身分、血統與歸屬感的複雜糾葛。
Vera讓人心疼,因為她太努力想讓一切達到理想境界:家庭圓滿和諧、爸媽不要吵架、自己能被人喜歡……Shteyngart用溫柔又幽默的筆觸寫出焦慮的小女孩如何面對這個快要崩塌的世界,讓人笑著笑著就鼻酸了。這不只是一本諷刺小說,也是笑中帶淚的成長小說,獻給每個曾經在成長過程擁有太多煩惱的大人與小孩。
【產業消息】
➤美國國會圖書館前館長Carla Hayden遭川普政府指控推廣「激進」書籍,於今年5月突遭解職,近日重返文化界,受聘為全美最大的藝術慈善機構Andrew W. Mellon基金會高級研究員,將協助推進圖書館與檔案館的公共知識工作。Hayden是首位出任國會圖書館館長的女性與非裔美國人,她強調資訊自由正面臨威脅,圖書館應為知識守門人。
Mellon基金會近期提撥1,500萬美元「緊急基金」,因應聯邦削減對文化資助的缺口,如書展、文化節、戲劇製作。Hayden任內致力圖書館現代化、提高鄉村及網路讀者的服務可及性。她此次回歸,被視為捍衛文化自由與知識平權的象徵。
➤超過70位作家聯名公開信 ,要求美國出版五巨頭承諾不出版AI創作書籍,並禁止以AI取代出版社員工、有聲書配音的工作。此份公開信於24小時內獲逾千名作家連署。此舉反映出版界對AI構成「生存威脅」的擔憂,不僅是對著作權的侵犯,更關乎AI可能大量取代人力。
近期法院裁定Anthropic與Meta合法使用已購得作品作為AI訓練資料,強化作家對產業自律的訴求。發起人之一Riley Redgate表示,若出版社未承諾不開發AI生成書籍,作家恐被「內部競爭」邊緣化。儘管部分出版社已在合約中加入AI訓練的「退出」條款,但作家呼籲出版業需更積極保護創作者與從業者的未來。S&S為目前唯一回應的出版社,表示正積極維護作者智慧財產權。
➤讀書不孤單,和別人共享走讀樂趣!在自媒體創作者、獨立書店和有聲書平台合作下,美國華盛頓興起「走讀有聲書」(audiobook walk)的聽書俱樂部。讀者在同一地點集合,打開有聲書後一起散步1到1.5小時不等,並在終點分享聽書心得。
以「Book It Around」聽書俱樂部為例,獨立書店Wonderland不時贈送托特包等參加禮,有聲書平台Libro.fm提供有聲書點數,經營Bookstagram的創作者和圖書館員則主持會後的好書交換活動。活動參加者年齡橫跨18歲到60歲,走讀沿途可以欣賞美景或拍照,有時還有機會捕捉到「野生」作家參與。主辦方表示,走讀活動的確可見到一批讀者安靜聽書,但也有人參加是為了和其他人交流開車或做家事時聽到的好書,或交換有聲書App使用心得等,讓閱讀這項單人活動,也有其他自主建立社群的可能。●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定期贊助
單筆贊助
300
500
1,000
成為Openbook贊助之友
300
500
1,000
成為Openbook贊助之友
Sway(文字工作者)
Bambook(文字工作者)
2025-07-30 09:00 世界書房, Clear, 歐威爾政治文學獎, 波蕾特・賈爾斯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