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懷楊元太捏土為語 蕭宗煌:山雲就像從嘉義遠眺
(中央社記者蔡智明嘉義縣10日電)嘉義縣梅嶺美術館即起舉辦「山韻千峰-楊元太紀念展」,向深耕陶藝以山川為友、以泥土為語的藝術家楊元太致敬,同時邀請其子楊上峰共同參展,彰顯子承父志薪火相傳。
「山韻千峰-楊元太紀念展」即日起展至8月23日,今天上午舉行開幕紀念音樂會與導覽,故宮博物院院長蕭宗煌、嘉義縣長翁章梁及眾多藝文人士出席,聆聽台灣四季組曲、望春風、雨夜花、千風之歌及生命的曙光等樂曲,下午則有專題講座與座談。
翁章梁致詞表示,在楊元太生前曾見過3、4面,也曾聽過他導覽自己創作,他說在捏佛像時候,不曉得是他在捏佛像還是佛像在捏他,這句話非常有深意,有一點禪宗的那種感覺與色彩,讓人記憶深刻。
翁章梁說,出身嘉義朴子的楊元太,是對土地充滿愛的藝術家,也是謙卑、自在的藝術家。
蕭宗煌表示,楊元太本名楊國雄,改名「元太」有一元復始之意,因此回到故鄉這塊土地創作,從泥土找到創作元素,用陶土呈現質樸感覺,他創作的山、雲,就像是從嘉義這片土地上遠眺玉山、關子嶺的感覺。
楊上峰表示,「父親在過世前曾說,感謝這片土地、感謝嘉義、感謝眾多藝術前輩,讓他看到典範」。
策展人王怡文說,此展不以時間為主軸,而是依創作脈絡的感性邏輯展開。首區「大地的連結」聚焦楊元太對家鄉土地的情感與材料語言;第二區「創作的初心」則呈現他如何發展出「先塑後掏」、撕裂、摔打等實驗性手法;第三區「來自內在的造型」匯集「親情」與「太極」系列,顯示楊元太如何將身體經驗與自然律動轉譯為形體語彙;最後一區「天人之間」,則聚焦於晚年的佛像與抽象造型,展現他對氣韻、無常與慈悲的體悟。
楊元太師承吳梅嶺、楊英風,長年埋首山間農舍創作,40年不輟,2024年離世;台北師範學校藝術科、台灣藝專美術科雕塑組畢業,創作歷程從平面繪畫到立體雕塑,2018年獲頒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陶藝學會榮譽會員殊榮。(編輯:陳仁華)1140810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