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起看/半年瘦24公斤!她靠蛋白質減肥法 醫:不必戒澱粉
原來減重並不需要一味地靠戒澱粉!減重醫師蕭捷健近日分享一則案例,指出一名女子長期陷入減重瓶頸,血糖也常不穩定,但在調整飲食順序,也就是在三餐前先喝蛋白飲,或先吃豆腐、雞蛋、瘦肉等高蛋白食物後,體重成功從86公斤降到62公斤。
蕭捷健解釋,這種方法稱為「蛋白質緩衝」,當蛋白質先進入體內時,可以阻擋澱粉快速吸收,避免血糖飆升,進而抑制胰島素劇烈波動。他強調,並不是不能吃飯,而是要讓蛋白質先「墊底」,幫助身體更平穩地消化與吸收。這麼做的好處很多,不僅飯後較不容易昏沉、嘴饞,還能提升飽足感。
蕭捷健指出,這並非極端飲食,而只是「調整順序」就能改變代謝平衡。他提到,該女子也沒有完全戒斷澱粉,而是透過正確的飲食順序與營養補充,讓身體逐漸回到健康狀態。
蕭捷健進一步引用2019年康乃爾醫學院的研究,證實「先吃肉、菜再吃碳水」能讓飯後血糖反應降低約40%,有助於控制食慾與情緒穩定。他提醒,許多人減重最怕越吃越餓,但只要先補充蛋白質,後續攝取的食物就不容易囤積為脂肪。
蕭捷健也強調,所謂「蛋白質減重法」並不是只吃肉、戒澱粉,更不是生酮飲食,而是在原本的飲食結構中,提高蛋白質比例、調整進食順序與時間。最大特色在於「改善營養組成比例」,而非單純限制熱量。
蛋白質減重3大關鍵
1.每餐都要吃夠蛋白質。
2.蛋白質平均分配到三餐。
3.依體重、運動量調整總量。
蕭捷健補充,蛋白質是減重的重要武器,因為它能刺激腸道分泌GLP-1(俗稱「天然瘦瘦針」),讓血糖上升更平緩、胃排空變慢,不僅能延長飽足感,還能降低零食攝取機率。同時,蛋白質具有較高的「食物熱效應」,消化100大卡的蛋白質需要消耗20至30大卡,相較於脂肪的2至3大卡、碳水的6至8大卡,能在進食的同時幫助燃脂。
最後,蕭捷健提醒,想維持健康,每公斤體重建議攝取1克蛋白質;若要減脂又不掉肌肉,則需達到1.5倍;若有重量訓練習慣,則可提高到2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