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禁食狗肉」專法上路滿1年!僅0.1%食用犬獲安置 業者停業率不如預期
南韓《禁止飼養、屠宰、販賣等食用犬隻特別法》(簡稱「禁止食用犬隻法」)最近實施滿1年,但相關產業收縮緩慢。根據官方資料,僅不到0.1%的食用犬獲得領養或安置,約40%犬隻養殖場關閉,但多數犬隻疑被賣往屠宰場;全國售賣狗肉的餐廳與流通業者實際停業比例僅約1%,仍有業者持續營運,部分地方政府以「仍在法定緩衝期」為由,對檢舉案件缺乏積極處置。
綜合《韓國經濟新聞》等韓媒報導,南韓改革新黨國會議員千河藍(천하람,音譯)向農林畜產食品部(농림축산식품부)取得的資料,自2023年8月《禁止食用犬隻法》生效以來,國家與地方政府沒有接收任何由農場主放棄飼養的剩餘犬隻,動保團體或個人領養、轉為伴侶犬或警衛犬的僅455隻,遠低於當時估算的46萬6500隻食用犬總數。
官方統計顯示,截至今年6月,全國221家犬隻屠宰場中有21家(9.5%)關閉或轉業,1788家流通業者中僅22家(1.2%)停業,2352家餐飲業者中僅27家(1.1%)停業。農林畜產食品部曾在2023年9月宣稱,業界有80至90%業者表達轉業意願,但一年來的實際比例與目標差距甚大。
犬隻養殖場的關閉比例相對較高,在全國1537家中,有611家(39.8%)於今年2月前停業,涉及約15萬隻犬。由於屠宰場與流通業者仍在運作,外界推測這些犬隻多被出售宰殺。農林畜產食品部最新數據顯示,至今共有623家養殖場(40.5%)關閉,但飼養千隻以上犬的特大型養殖場有47%表示今年內難以停業。
《eDaily》(이데일리)記者走訪首爾永登浦區傳統市場發現,仍有店家將已宰殺的犬肉分部位冷藏販售,甚至整副犬頭、犬爪未經處理就陳列。市民檢舉非法犬農場或虐待情況,地方政府多以「2027年緩衝期屆滿才執行」為由,僅要求提交停業計畫,缺乏進一步處置。部分農場雖涉違反相關環保法令,但地方政府被指不願採取強制措施。
動保團體批評,緩衝期導致地方政府消極執法,除非有團體主動施壓,否則公務員不願與當地居民發生衝突,甚至質疑此時是否有必要展開取締。由於民間團體無權進入私有地,往往在蒐證過程遭業者反控,警方也需在現場目擊宰殺行為才能依法懲處。
千河藍批評,該法被外界稱為「金建希法」,為前第一夫人長期公開反對狗肉文化並推動的法案,政府及相關單位投入數千億韓元經費,到頭來卻引發剩餘犬隻種族滅絕危機,未能有效保障動物福利。動保團體「動物自由連帶(동물자유연대,Animal Freedom Union)」則強調,政府單位應盡早促使業者停業,以減少犬隻犧牲,而非將緩衝期用到最後。
報導稱,《禁止食用犬隻法》為廢止狗肉文化而設,緩衝期至2027年2月屆滿,屆時政府將與地方組成聯合稽查隊,全面取締以食用為目的的犬隻屠宰、流通與販售行為。
留言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