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望關稅談判、232條款 8月PMI續跌連3月緊縮
(中央社記者潘姿羽台北1日電)由於製造業觀望對等關稅談判以及232條款發展,中經院今天發布經季節調整後的8月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續跌0.1個百分點至47.9%,連續3個月緊縮。學者提醒,後續除了關注關稅的轉嫁效應,對等關稅遭裁定不合法,也讓不確定性再次升級。
PMI以50%作為景氣榮枯線,50%以上代表景氣呈現擴張,反之當指數低於50%,意味景氣緊縮。
美國對等關稅8月上路,不過台灣仍持續談判,暫行稅率為20%。中經院指出,製造業觀望關稅談判細節、232條款實施方式,以及終端市場需求反應,8月PMI指數續跌至47.9%,為去年4月以來最低水準,未來6個月展望指數也續跌0.7個百分點至37.6%,連續5個月緊縮。
中研院經濟所研究員簡錦漢表示,上半年受惠於關稅前的拉貨潮,PMI表現不錯,如今拉貨潮告一段落,製造業情況開始「有點混亂」,產業衝擊差異化愈來愈明顯,人工智慧(AI)相關、先進製程還是很不錯,但成熟製程、汽車工業相當低迷。
簡錦漢點出兩大不確定性,首先,美國聯邦上訴法院裁定,美國總統川普引用「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課徵關稅不合法,接下來看最高法院裁定,若再度否決,川普可能會用其他手段推行關稅政策。
中經院院長連賢明認為,最高法院宣判不合法的可能性不低,但依照川普個性,偃旗息鼓「完全不用想」,一定會把相關條款全部找出來,繼續推進關稅戰,到時候關稅談判、稅率重新洗牌,又是新的挑戰。
第二個不確定性是美國關稅的轉嫁效果,簡錦漢表示,美國進口關稅已經拉高,現在由進口廠商吸收關稅,接下來幾個月會有兩種狀況,一是進口廠商調高美國當地售價,二是要求出口至美國的廠商負擔部分成本,前者將導致售價上升、需求下降,後者是出口廠商利潤下降,無論哪一種情形,都是負面結果。
連賢明補充,成本上升反映至價格,一般需要3至6個月,現在關稅已經上路,拉貨紅利也消退,接下來幾個月PMI會繼續往下走,還是持平盤旋,有待繼續觀察。
中經院今天同步公布8月未季調的非製造業NMI,雖然連續6個月擴張,指數續跌2.1個百分點至50.7%。未來六個月展望指數回跌1.7個百分點至38.9%,連續6個月緊縮,也是非製造業自2023年6月以來,未來展望指數最長緊縮連續月份。
今年內需降溫,除了關稅不確定性影響,很大一部分是因汽車買氣遞延,民眾期待關稅底定後,汽車可望降價。連賢明建議,政府可以告訴大眾,無論關稅發展如何,該退的稅最後都會退,盡快催出買氣。
中經院副院長王健全則說,民眾不要期待汽車價格會大暴跌,因為通路是寡占情況,降價與關稅不會等幅反映。(編輯:楊凱翔)114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