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痛休克、心臟破裂!42歲小吃店老闆娘因「這心病」險喪命
一名42歲的小吃店老闆娘某天突然肚子不舒服,還一度痛到冒冷汗,原以為是吃壞東西導致腸胃不適並不以為意,沒想到兩、三天後,疼痛不但沒有緩解,還愈來愈痛,最後竟休克昏厥,被送往醫院救治。透過心電圖檢查確診為「心肌梗塞」,且部分心肌已因嚴重壞死而破裂出血,所幸靠著緊急做心導管手術,並裝設葉克膜和左心室輔助幫浦,治療三個多月後才順利出院返家。然而,儘管幸運撿回一條命,也難逃心衰竭的後遺症,必須終身服藥控制。醫師指出,心臟功能一旦嚴重損壞就不可逆,有時病人甚至得換心才能保命,提醒有三高問題或家族病史的民眾,做好這四件事,第一,養成規律運動的習慣;第二,定期檢測血壓、血脂與血糖;第三,善用行動裝置監測心律;最後,最重要的是盡快戒菸,遠離心血管疾病引起的死亡威脅!
圖/響應2025世界心臟日,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在9月29日世界心臟日當天,舉辦園遊會活動,號召大家一起用行動關心自己的心血管健康。
國人十大死因第二位! 中年男性心梗發生率激增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心血管疾病高居全球死亡原因第一名,每年奪走約2,050萬條性命。在台灣,依衛福部113年死因統計顯示,心血管疾病共奪走23,276人生命,位居國人十大死因第二位,威脅不容忽視。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董事長林俊立觀察,在心肌梗塞發生率上,女性雖然這些年來有在慢慢減少,但40~60歲年齡區段的男性,反而在最近五、六年來有上升的趨勢,臨床上也不乏40歲身體健康、無三高及慢性病史卻心梗猝死的案例,深究其因不難發現「抽菸」是唯一共同的危險因子。
圖/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董事長 林俊立
吸菸者心臟病風險多4倍! 戒菸一年危機砍半
吸菸傷心,戒菸救心!許多人都知道吸菸會導致肺癌,卻不知道吸菸會造成心肌梗塞和中風!中華民國心臟學會理事長暨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執行長李貽恒表示,吸菸者本身發生心臟疾病,包括心肌梗塞、心絞痛的風險,比沒有吸菸者高出2~4倍,但只要戒菸就可以改善血壓跟血管功能。研究顯示,戒菸一年後,心臟病發生的風險就能減少一半,如果持續戒菸近十年的話,發生風險就會回到與無吸菸者一樣。另外,戒菸五年以後,中風機率也會降低至與無吸菸者無異。
圖/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執行長暨中華民國心臟學會理事長 李貽恒
每週累積運動150分鐘 心血管疾病風險少3成!
除了戒菸以外,規律運動可強化心肺功能,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生。李貽恒執行長強調,只要規律運動就可以減少30%的心臟血管疾病風險,同時還可以降血壓、改善血糖、減少血脂、增加高密度膽固醇(好的膽固醇)。所謂「規律運動」,指的是每週累積至少150分鐘以上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無論快走、游泳、騎單車、健行皆可,不一定要做強度很高的激烈運動,就算只是散步也可以,而且不限每次運動的時間,只要每週累積超過150分鐘即可,最重要的是要能持之以恆,養成固定運動習慣。
圖/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副執行長暨中華民國心臟學會秘書長 謝宜璋
善用行動裝置和免費健檢 莫忽視異常警訊!
林俊立董事長提醒,假如走路時經常胸口悶痛、稍微動一下就喘得很厲害,甚至無緣無故痛到冒冷汗,都可能代表心臟功能已經缺氧或受損,千萬不可輕忽!尤其有三高、慢性病、家族病史及抽煙習慣的民眾,都是好發心血管疾病的高危險群,建議每日量測血壓,一旦血壓超過130/80 mmHg,就應盡快就醫接受治療。
隨著智慧型穿戴裝置的普及,許多民眾都會使用智慧型手錶或健康裝置來監測心律異常,李貽恒執行長強調,雖然穿戴裝置本身可以診斷一些心律不整的問題,但準確度沒有醫院的心電圖等正規醫療檢查工具來得高,可視為提醒工具,假如裝置發出警訊,建議完整記錄下來,再去醫院尋求專業醫師診治。特別是高危族群,如果在使用這些健康裝置時有收到類似警訊的話,一定要盡快就醫。
圖/中華民國心臟病兒童基金會董事長 呂鴻基
DON'T MISS A BEAT. 為自己與家人的心跳把關!
今年是世界心臟聯盟發起世界心臟日第25周年,心臟基金會在推廣心臟健康上,首次與消防局合作,齊心呼籲全民共同學習CPR急救技能!林俊立董事長強調,心肌梗塞發生後的五分鐘非常關鍵,只要透過CPR+AED搶救,就有超過4成的機率可以把人從鬼門關前搶救回來,但假如都沒有人做CPR的話,被救活機率就只剩下不到2%,即使病人順利存活,也容易因腦部缺氧受損而成為植物人,需要長期照護。提醒民眾,只要有人倒下,摸不到心跳脈搏、且呼叫都沒有反應時,就應立即為對方做CPR,心臟按摩時胸腔壓迫次數必須達到每分鐘一百下以上,且需持續壓至救護車抵達現場接手。台灣救護系統很強,台北市、新北市救護車平均七分鐘就會抵達現場,可以馬上為患者做緊急插管處置。
為了鼓勵民眾救人,台灣法律早已透過《緊急醫療救護法》、《刑法》、《民法》等制度,明確設立「急救免責規定」,即使是沒有救護人員資格的民眾,基於救人目的所進行的急救,無論結果是否成功,都能獲得法律保護,而不會被追究責任。林俊立董事長因此呼籲,今年(2025)世界心臟日的主題為「守護心節奏」(Don’t miss a beat.),這不僅是一句口號,更是日常應該實踐的行動,所有人都應拼盡全力搶救每個可能消逝的心跳,臨床上甚至還有許多國中生把家中長輩搶救回來的例子。
圖/今年是世界心臟日第25周年,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首次與消防局合作,齊心呼籲全民共同學習CPR急救技能。
年滿30歲即可免費健檢 揪出潛藏的健康威脅!
李貽恒執行長補充,預防之道需從日常做起,定期檢測血壓、血脂與血糖,及早發現異常;規律運動,強化心肺功能;善用行動裝置監測,提前掌握心律異常徵兆。同時,提升急救意識、熟悉CPR與AED,更能在危急時刻把握黃金救援時間,全面守護自己與家人的心跳。
此外,李貽恒執行長提醒,只要年滿三十歲國人,即可接受政府提供的免費健康檢查,包括膽固醇、血壓、血糖檢測,透過免費成人健檢,可幫助民眾了解自身健康狀況,並揪出潛藏患者,加以診治,避免心腦血管疾病釀成悲劇。為了喚起民眾對心臟血管健康的重視並採取實際行動,心臟基金會在9月29日世界心臟日當天,舉辦園遊會活動,號召大家一起用行動關心自己的心血管健康。
圖/左起: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謝宜璋副執行長、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林俊立董事長、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李貽恒執行長
圖/健康園遊會互動攤位結合四大護心守則,邀全民體驗闖關,百名國人響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