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金融中心獲利翻倍 OBU獨挑大樑撐9成
台灣3大境外金融中心交出亮眼成績單,為金融業海外布局注入一劑強心針。今(2025)年上半年,銀行、保險、證券3大境外金融中心稅前盈餘累計16.5億美元,年增逾1倍,幾乎追平去(2024)年全年水準。其中,銀行國際金融業務分行(OBU)再度扮演獲利主力,占比超過9成,成為推升整體表現的關鍵動能。
根據金管會最新統計,境外金融中心包括OBU、國際證券業務分公司(OSU)及國際保險業務分公司(OIU),6月單月稅前盈餘為3.05億美元,終止連3月下滑並創下今年新高,月增率高達66%。累計今年上半年稅前盈餘16.5億美元,已達去年全年獲利的92%。隨著市場預期美國9月啟動降息,債券評價利益可望進一步回升,美元資金成本同步下降,全年獲利有望重返「2」字頭,挑戰近3年高峰。
進一步觀察各業別表現,OBU獲利仍一枝獨秀。6月單月稅前盈餘達84.6億元新台幣,月升近6成;前6月累計471.1億元,年飆83%,折合約16.2億美元。金管會分析,OBU受到美債殖利率下跌帶動債券評價利益上揚,加上外匯產品交易活絡,投資淨收益同步提升。法人指出,若今年下半年降息確立,OBU的利差與交易收益有望再添助力。
證券端的OSU同樣出現明顯反彈。6月單月稅前盈餘1,449萬美元,月彈3倍,2025上半年累計獲利3,499萬美元,相較去年同期虧損大幅轉盈。金管會表示,主因來自海外部位操作得宜,以及美債殖利率下滑帶動股票與期貨評價利益,使交易收益顯著攀升。
保險端的OIU則延續低迷,成為唯一表現不振的環節。6月僅賺67.3萬美元,月減近3成,今年上半年累計824萬美元,年降幅達4成。金管會指出,壽險業因保費收入衰退導致利息收益減少,產險業則因天災風險控管調整預估保費計算,增加賠款入帳金額,整體獲利承壓。不過,隨著「亞洲資產管理中心」計畫啟動,已有國泰人壽與富邦人壽承接高資產客戶新件,預期OIU在今年下半年營運動能有望逐步翻轉。
回顧過往,3大境外金融中心曾在2020年締造全年39億美元獲利高峰,堪稱金融業的「金雞母」。然而,2023年以來受美國激進升息衝擊,債券評價利益轉負、美元資金成本增高,獲利一路跌破20億美元,連續2年在18億美元附近徘徊。今年上半年大幅回溫,被視為重返榮景的重要訊號。
原文出處
延伸閱讀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