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核爆毀衛星到月球AI能源爭奪 太空競賽撕開美中俄霸權新戰場
在新一輪大國競爭中,太空正迅速成為21世紀的新戰場。從俄羅斯駭客劫持衛星訊號,到美國警告莫斯科研發可癱瘓整片低軌道衛星的核子武器,再到美中俄爭奪月球能源與關鍵據點,衝突已不侷限於地球,因為衛星與太空資源不僅牽動軍事與經濟命脈,也決定未來誰成為地球霸主。
美聯社報導,俄羅斯於5月9日舉行勝利日閱兵之際,克里姆林宮支持的駭客劫持了一顆為烏克蘭提供電視服務的衛星,導致烏克蘭民眾看的電視節目,變成從莫斯科傳來的閱兵畫面,展現了成排的坦克、士兵和武器。俄國此舉不只是威嚇,也顯示21世紀的戰爭已不侷限於陸海空,還擴展到網路和外太空。不用費一兵一卒就可以癱瘓一顆衛星,而且還造成毀滅性打擊。「想想看GPS,」專注於保護供應鏈的網路安全公司NetRise執行長(Tom Pace)說,「如果一整個人口失去了它,會引發多大的混亂。」
衛星支撐經濟與軍事卻最脆弱
目前有超過 1.2 萬顆運作中的衛星繞行地球,它們不只在廣播通訊上扮演關鍵角色,也涉及軍事行動、GPS 等導航系統、情報蒐集以及經濟供應鏈。此外,衛星更是發射預警系統的核心,能在飛彈逼近時及早發出警告。這也使衛星成為重大的國家安全弱點,成為任何想要破壞對手經濟、削弱軍事戰備,或像俄羅斯支持的駭客那樣,透過劫持電視訊號來進行心理戰。
駭客通常會尋找支撐衛星的軟體或硬體中的最弱環節,尤其是衛星與地球之間通訊的控制系統。本體在軌道上的衛星設備也許相對安全,但如果使用的是過時的軟體,就很容易被攻破利用。
當俄軍在 2022 年入侵烏克蘭時,有人鎖定了為烏克蘭政府提供服務的美國衛訊公司(Viasat)。這起駭客攻擊利用惡意軟體感染了數以萬計的數據機,導致大範圍歐洲地區通訊中斷。
美官員警告俄研太空核武器
美國國安官員表示,俄羅斯正在研發一種太空核武器,目標是同時摧毀幾乎所有低軌道衛星。這種武器的實體攻擊會產生連鎖反應摧毀更多衛星,並結合了核爆所產生的能量癱瘓電子設備。
在美國共和黨眾議員特納(Mike Turner)公開警告這項技術後,美國官員解密了相關情報。特納推動國防部向國會議員提供這款武器的機密簡報,因為一旦部署,這將違反禁止在外太空部署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的國際條約。特納說,這種武器可能會讓低軌道衛星長達一年無法使用。如果真的被動用,其後果將是毀滅性的,屆時可能使美國及其盟友暴露於經濟動盪,甚至核攻擊的威脅之下。雖然俄羅斯與中國也會損失部分衛星,但據信它們對於這類衛星的依賴程度低於美國。
AI崛起加劇月球能源爭奪戰
由於各國都在尋找可利用的新技術與能源來源,而月球與小行星上蘊藏的珍貴礦物與其他材料,可能引發未來的衝突。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臨時署長達菲(Sean Duffy)本月宣布計畫,要把一座小型核反應爐送上月球,並強調美國必須搶在中國或俄羅斯之前完成,才能將月球上的部分關鍵地點據為己有。
月球蘊含大量名為氦-3(helium 3)的物質,科學家認為它可用於核融合,產生龐大的能量。雖然這項技術仍需數十年才能實現,但倫敦的網路安全專家魯克(Joseph Rooke)指出,在此期間誰能掌控月球,將決定哪些國家可能躍升為超級強權。魯克說,「這不是科幻小說,而是正在快速成為現實,」並補充,「如果你能主導地球的能源需求,那一切就結束了(game over.)。」
中國和俄羅斯近年都宣布了在月球上建造核電廠的計畫,而美國則規劃新的登月與火星任務。隨著人工智慧(AI)的崛起,以及AI對能源的龐大需求,競爭預料將加速升溫。中國駐美大使館發言人劉鵬宇表示,真正威脅將太空軍事化的其實是美國,「美方持續擴張太空軍力,打造太空軍事同盟,企圖把太空變成戰場。」劉鵬宇說,「中國敦促美國停止散布不負責任的言論,停止在太空擴張軍備,並應為維護太空的長久和平與安全作出應有貢獻。」
美國於2019年成立太空軍(U.S. Space Force)後逐步擴張,以保護美國太空利益,並防止對手攻擊美國衛星。此外,美軍還操作名為X-37B的無人太空梭,用於執行機密軍事任務與研究,最近結束超過一年的軌道任務,返回地球。特納表示,希望美國能採取措施,確保俄羅斯與中國無法佔上風,同時避免太空武器帶來的可怕可能性成真。他說,「你必須正視這些問題,才能避免它們發生。」
留言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