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7個方法逆轉憂鬱情緒!醫師親授擺脫低潮的黃金習慣

KingNet 國家網路醫藥

更新於 04月18日09:18 • 發布於 05月11日13:00 • 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作者/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編輯部 文章授權刊登/常春月刊

本文深入探討了憂鬱症的神經科學根源與中醫觀點,並結合7大實用方法,包括飲食、運動、精油與作息調整,幫助有效提升血清素、穩定情緒,遠離憂鬱陰霾。

憂鬱症是多重因素導致的疾病,包括神經傳導、內分泌、基因遺傳、心理社會因素等等都有可能。
台中榮總精神部主治醫師張庭綱表示,腦中三大神經傳導物質為血清素、多巴胺與正腎上腺素,多巴胺是負責傳達快樂、喜悅的荷爾蒙;正腎上腺素是負責傳達恐懼與不安;而血清素則是能調節另外兩種神經傳導物質的分泌,使之平衡,以下7招跟著做,擺脫憂鬱入侵。

  • 將巨大項目分成小目標
    情緒易憂鬱的人,通常會有求好心切的心態,可學著不要訂下難以實現的目標或承擔太多的責任;當做了一個決定,可以將巨大的任務分成好幾個小項目,安排好完成順序,可避免巨大任務讓心理產生壓力,出現憂鬱心理。

  • 規律作息,睡眠一定要充足
    很多病人回診時常分享:「醫師,我這星期睡得很好,感覺心情好多了!」這是因為失眠對身心的負面影響實在太多了,只要睡眠不充足,身體血清素的作用就會受到影響,人容易變得情緒暴躁、激動、不穩定。

  • 每天運動1小時,憂鬱症罹患機率減緩50%
    一個人只要每星期挪出5天的時間,每天半小時至1小時,建議是有氧運動,包含慢跑、騎腳踏車、舞蹈、健康操等,得到憂鬱症或是憂鬱的情緒就會減少50%。主要原因包括運動可以幫助大腦分泌多巴胺,讓人覺得快樂;再來,運動有助提升血清素的濃度與功能,使多巴胺(快樂荷爾蒙)與正腎腺上激素(恐懼荷爾蒙)達到平衡,同時減少壓力荷爾蒙的分泌。

  • 多曬太陽擁有好心情
    2017年10月發表於《美國精神醫學期刊》的研究發現,中度以上的憂鬱症、躁鬱症患者,於中午時間接受光照療法,每次15分鐘,持續6週,6成8患者能夠恢復正常情緒,憂鬱指數明顯較低。因陽光照射能夠抑制腦神經細胞突觸對血清素的回收,也就是說,經常曬太陽的人,身體血清素會較多;而曬太陽可調整生理時鐘,促進分泌維生素D,研究證實,維生素D的充足與否,與心情憂鬱有大關係。

  • 使用精油芳香紓壓
    越來越多研究證實,精油的使用,對於人的健康有極大的幫助,譬如憂鬱的情緒。一項研究針對安寧照護的癌末病人,他們分別每天以佛手柑、薰衣草及乳香精油按摩後,一星期後,對於疼痛及憂鬱的情緒都有減輕。佛手柑精油、薰衣草精油、洋甘菊、乳香、大馬士革玫瑰、岩蘭草精油都是不錯的選擇。

  • 均衡的飲食,走出憂鬱
    憂鬱的情緒絕對不是只缺乏單一營養素引起,康寧醫院營養師陳詩婷指出,包括色胺酸、維生素B群、維生素C、鈣、鎂、鐵、胡蘿蔔素等,都與憂鬱情緒有關係。

  • Omega 3多元不飽合脂肪酸:得憂鬱症的人,腦中通常是處在發炎的狀態,建議可以多吃抗發炎物質,如Omega 3多元不飽合脂肪酸,研究發現可以抑制身體發炎,幫助腦神經的修復。只要一週有5天吃到深海魚,每次吃到2份(約半個手掌大)就可獲取足夠的Omega 3 多元不飽合脂肪酸。

  • 色胺酸:有助增加腦中血清素含量,血清素是用來調節情緒的重要物質,可以讓正面與負面的情緒達到平衡。其中血清素的原料----色胺酸是人體不能合成的胺基酸,只能靠飲食才能獲得,譬如香蕉、牛奶、豆腐、各種堅果裡頭,都含有豐富的色胺酸,這些食物最好每日都能夠攝取到。

  • 維生素B群:是幫助神經傳導的重要營養素,可以穩定神經、減少焦慮,飲食中包括各種未精緻的五穀雜糧、深綠色蔬菜、瘦肉中都含有,建議每日都可以攝取到。

  • 維生素C、胡蘿蔔素、維生素E:在體內有助抗氧化、減少身體的慢性發炎,建議每天都可以攝取到,譬如各式水果、胡蘿蔔、南瓜以及好的油脂。

  • 鈣與鎂:是神經傳導穩定的重要物質,只要這兩種礦物質失衡,體內就無法自然的放鬆。尤其是鎂,能夠放鬆神經,調節心臟與肌肉的收縮,同時也可以輔助身體吸收鈣,也因此有著「天然鎮靜劑」的稱號;富含鎂的食物包南瓜、各種深綠色蔬菜、黑豆、堅果等。

  • 避免吃糖、飽和脂肪及加工食品
    過量的糖、加工品及高脂肪食物,除了最增加肥胖、心血管疾病、代謝症候群等風險外,也跟憂鬱的情緒有關聯。
    查看原文

【更多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報導】

立刻加入KingNet 國家網路醫藥 LINE@ 共同守護全家人健康!

查看原始文章

健康指南:聰明吃水果

水果健康可以吃很多?專家教你怎麼聰明吃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生活規律、不菸不酒仍長「大腸息肉」?醫揭真相 很多年輕人都忽略了

常春月刊
02

1/3台人有脂肪肝!研究揭「這飲品」能降23%風險、還防肝癌

三立新聞網
03

腹痛別硬撐!醫警告:恐是膽囊炎 這2症狀和結石有關

常春月刊
04

明明爆汗運動卻沒瘦?專家揭「關鍵真相」 不少人都搞錯

常春月刊
05

避免術中風險!麻醉科醫師提醒:「這些藥物與保健品」需提前停用

健康醫療網
06

蝦子泡過藥怎麼看?餐廳業者教分辨「2關鍵」 網驚:差異很大

TVBS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