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菲戰歿台灣兵慰魂碑 台商盼修復記取戰爭教訓
(中央社記者林行健馬尼拉15日專電)二戰期間許多台灣人以日本兵的身份戰歿於菲律賓,台商組織38年前興建了一座「台灣同胞受災者安靈慰魂碑」悼念同胞。隨著時間的流逝,慰魂碑年久失修,逐漸被人遺忘。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菲律賓作為日軍下南洋以及美軍反攻的跳板,成為慘烈的戰場,許多台灣人被徵召到菲律賓參戰,許多台籍日本兵魂斷異鄉,沒能再次踏上家鄉的土地。
菲律賓二戰歷史學家費瑞多(Anthony Feredo)告訴中央社,日本進攻菲律賓之初,光是第1福爾摩沙團和第2福爾摩沙團就各有3500至3800名台籍日本兵,後期還有至少200多名高砂義勇軍參戰。
這還不包括許多被徵召來菲、支援後日軍後勤勞務的台灣青年。他們當中有人因部隊糧食不足或生病被日軍拋棄或殺害,也有一些在日軍戰敗後被菲律賓游擊隊追擊喪生。
為悼念戰歿台灣同胞並記錄歷史,菲律賓台灣商會(當時稱為旅菲中華民國台灣工商協會)於1986年發起籌建「台灣同胞受災者安靈慰魂碑」,成立菲台和平基金會負責相關事宜。
基金會在馬尼拉以南90多公里的百勝灘鎮(Pagsanjan)郊區買下2740平方公尺土地,次年主建物慰魂碑完工,接下來本來還計畫興建供奉亡靈的祠堂及小公園。
但如今園區鐵門深鎖、鏽跡斑斑,門上掛著一小塊警示牌,用英文寫著「不得擅自進入」;遠遠望去,慰魂碑上的金漆字已經褪色,已看不出寫著什麼字。
時任菲台和平基金會主任委員的台商廖明炤14日告訴中央社,商會當年派人到日本抄錄在菲戰歿台灣兵名單,取得1萬多個名字,包括已故前總統李登輝兄長李登欽(日文名岩里武則),以及他自己的1位姑丈。
廖明炤費時4個月進行整理,依戰歿者的姓名、家鄉做分類,打算等祠堂蓋好後供人翻閱紀念。然而,這份名冊連同土地權狀因換屆而丟失,未能按時繳納土地稅和其他管理費用,多年下來,園區逐漸荒廢。
他回憶,商會拜託一位住在百勝灘的台商就近照看慰魂碑園區,這名台商曾經告訴他,常常有「人」會託夢希望園區能得到整頓。
百勝灘現為菲律賓觀光勝地之一,以泛舟活動聞名,但在二戰時期曾是重要戰場,因此商會決定把慰魂碑設在這裡,希望來自台灣和其他國家的觀光客經過時,可以順道下車悼念。
早年,商會和宗教團體每年會有人前去慰魂碑上香或辦理法會,但這些活動也逐一停頓,沒有人跡的慰魂碑矗立在空曠田野之間,看上去更形孤單。
廖明炤說,他大約3、4年前還去慰魂碑看過一次,見到現狀很是傷感,「但現在已經沒人去管這件事,我一個人也是無能為力。」
他期盼這片園區有朝一日還是能按原計畫完成建設,慰魂碑重拾往日光彩,祠堂及小公園能讓參觀的民眾追悼亡靈、牢記戰爭的教訓。(編輯:唐佩君)1140815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