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懼寫入壓力 Kingston FURY Renegade G5 SSD 真實力
Kingston FURY Renegade G5 PCIe 5.0 NVMe M.2 SSD,是金士頓推出的 PCIe Gen5 SSD。個人覺得 Kingston 受限品牌命名框架的堆疊,導致這個產品線的名稱變得非常長,對消費者來說較難記憶。相對好的地方是,這次產品名稱加上了 G5,似乎可以理解成是 PCIe Gen5 的縮寫。
包裝一樣式 Kingston 經典的樣式,以盒裝包裝著產品。因為目前大多主機板都內建了散熱片,甚至是有風扇的散熱片,因此我個人偏愛選擇無散熱片的款式,FURY Renegade G5 就符合這個條件。
價格可能因市場波動而有所調整,目前分別有 1TB、2TB 和 4TB 三款容量可以選擇,寫入壽命與價格如下:
Kingston FURY Renegade G5 1TB:1,000 TBW,$5,300
Kingston FURY Renegade G5 2TB:2,000 TBW,$8,300
Kingston FURY Renegade G5 4TB:4,000 TBW,$15,700
正面有 Kingston FURY 的標籤貼紙,一般我們都笑說這是組熱貼。現在不管是裝在桌機、筆電、NAS、PS5…等,很多時候都會自帶散熱片,或是透過機殼散熱。自己想加強散熱、貼導熱貼便時,正面貼紙就會成為散熱瓶頸。有的廠商是直接捨棄正面貼紙,將產品標籤、保固等資訊的貼紙,貼在沒有主控晶片的那面(或說背面),不管是單面顆粒還是雙面顆粒,對主控晶片和整個 SSD 散熱的影響都比較小。而 Kingston FURY Renegade G5 的做法,是正面有 Logo 貼紙,背面則是產品標籤貼紙。
這次我也進一步向金士頓詢問他們的保固政策。關於正面品牌貼紙,他們不鼓勵撕下,但明白許多玩家有散熱的需求,希望能移除貼紙。對此,金士頓建議客戶在移除前,先拍攝產品正、反面照片備存。小心移除貼紙後,也要保留貼紙以利未來保固驗證。我的解讀是,他們接受保固,前提是要妥善保留貼紙,並且留存產品原本正反面的照片。我的建議是,如果你是入門玩家,建議不要嘗試。如果你是資深玩家,知道自己在做什麼?為什麼要這樣做?我覺得風險不高。我的評價是,金士頓作為國際大廠,有這樣的風範,我給予高度評價,畢竟現在還是有些品牌,對於撕下 Logo 貼紙是不給保固的。
背面有標籤貼紙,標示著「Warranty Void If Removed」,且背面沒有主要晶片,因此實際上機測試時不會移除,也不建議消費者移除。
FURY Renegade G5 採用單面佈局的方案。
主控晶片為 SMI SM2508G。採用四核心 ARM Cortex-R8 架構,使用 TSMC 6nm 製程,看來是 2024 年第 46 週生產。
DRAM 為 Micron 型號 4ZB75 D8CSC,為 LPDDR4 2GB。
兩顆 NAND Flash 絲印標示著 Kingston FP01T08UCT1,為 KIOXIA 的 BiCS FLASH,218-Layer 3D TLC。
測試平台規格如下,並對 Kingston FURY Renegade G5 PCIe 5.0 NVMe M.2 SSD 使用主機板內建的散熱片:
CPU:AMD Ryzen R9 7900X
Cooler:Fractal Lumen S24
MB:ASUS ProArt X670E-Creator WiFi
RAM:Kingston FURY Beast DDR5 5200 16GB x2,KF552C40BBK2–32
Graphic:PNY GeForce RTX 4070 Ti 12GB XLR8 VERTO
target SSD:Kingston FURY Renegade G5 PCIe 5.0 NVMe M.2 SSD 2TB
OS SSD:Kingston FURY Renegade PCIe 4.0 NVMe M.2 SSD 2TB
PSU:be quiet! STRAIGHT POWER 11 850W Platinum
Chassis:InWin 905
Chassis Fan:Fractal Aspect 12 PWM x3
Monitor:ASUS ProArt PA279CV
OS:Microsoft Windows 11
目前這台 AMD 測試機的 DRAM、SSD 都是使用 Kingston,有一種長江後浪推前浪的傳承感。
首先在 CrystalDiskInfo 中,可以看到 SSD 辨識出為 KINGSTON SFYR2S2T0,容量 2048.4GB,運行在 PCIe Gen5 x4,韌體版本 SGW00110。
在 CrystalDiskMark 中,設定測試為五次 4GiB。最佳效能的設定下,循序讀取速度達到 14,628MB/s,循序寫入速度有 13,759MB/s,混合讀寫速度也高達 12,436MB/s,表現相當不錯。在其他 RND4K 的項目,不管是讀取、寫入還是混合讀寫,都有 3,000MB/s 左右的表現,RND4K IOPS 的表現也很好。
接著在 CrystalDiskMark 中,同樣設定測試為五次 4GiB,改為在真實世界的設定。循序讀取速度有 9,107MB/s,循序寫入則有破萬,達到 10,635MB/s。
在 ATTO Disk Benchmark 中,讀取在 6.9 GB/s 左右,寫入則大約在 12GB/s。
在 AIDA64 Disk Benchmark 中的 Linear Read,Block Size 為 8MB。一開始速度在 8,000~8,400MB/s 之間,15% 以後就穩定在 8,700MB/s,55% 後回到 8,000MB/s 附近浮動,並有幾次浮動。平均速度 8,225MB/s 的表現很不錯。
在 AIDA64 Disk Benchmark 中的 Linear Write,Block Size 設為 8MB。前面間歇性地出現短暫掉速,是 SMI 這個方案常見的現象。中間維持在 11,000 以上,算滿穩的。最後 75%~100%,速度在 5,000~10,000MB/s,整體速度還是不錯,平均能達到 10,704MB/s。能維持這樣的全碟循序寫入,真的是高階 PCIe Gen5 才能達到。
許多 SSD 在推出 PCIe Gen4 SSD 時,因為本身溫度較高,並考量不少消費者對溫度或故障排除沒有概念,造成後續保固與觀感因素等等,便會考慮推出有散熱片版本與無散熱片版本。到了 PCIe Gen5 時代,散熱需求更加龐大,市面上看到更多瘦弱的 M.2 背著巨型散熱片,甚至有水冷款式,散熱效果也是一絕。
回歸消費者實際使用場景,大多會購買這樣高階、頂規 SSD 的族群,其主機板通常也不會是入門丐板,絕大多數對第一條速度最快的 M.2 SSD 都附有散熱片。SSD 無散熱片版本,才是更貼近消費者需求的選擇,因此覺得金士頓的策略非常好。金士頓雖然在正面仍保有品牌貼紙,但設身處地考慮玩家需求,在有條件的前提下,仍提供保固給移除正面貼紙的案例,對於這樣的保固做法,給予肯定。還有進步空間的,就是正面晶片的部分可以省下品牌標籤貼紙,有背面的產品標籤貼紙就已經很夠了。Kingston FURY Renegade G5 PCIe 5.0 NVMe M.2 SSD 在測試環節,表現優異的效能,可以長時間維持在高速的寫入而沒有明顯的降速,是不錯的 M.2 PCIe Gen5 SSD。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