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在明罕見「先訪日再赴美」 CNN揭日韓破冰關鍵:與台灣有關
南韓總統李在明23日造訪日本,會晤日本首相石破茂。他在會後表示「雖然只見過兩次面,但我們就像親密朋友」,稱將推動日韓關係走向穩定。他罕見地將首站選在日本,而非傳統盟友美國,也引發外界關注。《CNN》分析,美國總統川普難以捉摸的性格、以及對「台灣有事」的擔憂,都成為日韓破冰的關鍵。
《CNN》報導,日韓峰會於23日舉行後,雙方發表17年來首份聯合聲明,承諾在人工智慧、貿易及朝鮮半島非核化等領域深化合作,並計劃成立聯合工作組,共同應對高齡化和低生育率等挑戰。兩國領導人互動氣氛融洽,展現出與以往不同的友好姿態。
日韓破冰原因?CNN:川普難捉摸、憂台灣有事
李在明在會後也表示,與只見過兩次的石破茂「就像親密朋友」。事實上,他上任前曾批評前總統尹錫悅為東京的「傀儡」。但他自兩個月前上任以來,態度轉趨務實。他在今年8月15日南韓光復節演說中,稱日本為經濟成長「不可或缺的夥伴」。
報導指出,日韓關係的解凍,與美國總統川普政府難以預測的外交政策有密切關聯。川普政府對各國祭出關稅、要求增加國防支出,並施壓日韓兩國負擔更多駐美軍費用,使得南韓與美國之間長期堅不可摧的同盟關係,已不如以往穩固。東京天普大學亞洲研究教授金斯頓(Jeffrey Kingston)認為川普反覆無常且功利的外交手段,讓所有國家感到不安。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北韓核武擴張 日韓也憂心
此外,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也被日韓視為警訊。日本前首相岸田文雄曾警告「今日烏克蘭,可能是明日東亞」。北韓日益擴張的核武、以及其與俄羅斯在俄烏戰爭中日益加深的合作關係、北韓士兵正從實戰經驗中獲取優勢,都引發日韓擔憂。另一個潛在的擔憂是台灣可能發生的衝突。隨著中國加強在台灣周邊的軍事活動,日韓兩國擔心緊張局勢可能升級為衝突。
除了安全疑慮,川普的貿易戰也衝擊兩國經濟。雖然日韓都簽署協議,暫緩實施最嚴厲的關稅措施,但汽車零件、鋼鐵和鋁製品的稅負增加,對以汽車和科技產業為主的經濟體造成沉重打擊。與此同時,兩國領導人也必須謹慎處理與中國的關係,中國是兩國最大的貿易夥伴。儘管日韓都不認同川普對習近平的強硬態度,但仍須在不損害自身經濟利益的前提下,應對美國的要求。
立即加入《TVBS娛樂頭條》LINE官方帳號,給你滿出來的八卦和娛樂大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