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女為「聽音樂」雪隧互毆!一場小爭吵演變「申請保護令」…孩子的不聽話是吶喊:我已經長大了
作者 : 王聖華/任林教育基金會諮商中心所長
圖片 : Shutterstock(示意圖非當事人)
你有過跟家人搶過電視遙控器的經驗嗎?還是爭論今天晚餐要吃什麼?或者是在行車途中,為了彼此想要聽什麼歌而吵架呢?這些看似日常再普通不過的小爭執,卻在今年6月躍上新聞版面。
今年6月在雪隧發生一起母女互毆的家庭暴力事件,據警方表示,事件起因是26歲女兒在車上想用藍芽聽音樂,但媽媽覺得邊開車邊操作手機很危險,因此把女兒手機拿來想解除連線。
母女之間的爭吵強度從這裡急轉直上,最後演變到互相把手機丟出車窗外,女兒把車子停在避車彎之後被媽媽打到鼻青臉腫,媽媽隨即獨自駕車離開,獨留女兒一人在雪隧中行走找手機。
警方獲報後依家暴規範啟動程序,女兒表示將申請保護令。
事件曝光後,網路上兩派聲音不斷交鋒,有人批評女兒「不孝、情緒不穩」,也有人質疑母親「控制慾強、情緒勒索、不應該動手」;更有不少網友直言:「這根本不是音樂的問題,是權力的議題。」
肢體的暴力是內在衝突的外顯,或許,母女間內在的衝突更趨近於掌控與不想被掌控之間的爆發。
當「我為你好」變成「照我說的來」的權力拉扯
我們聽過太多類似的家庭互動,那些媽媽的擔心,很多時候早已從「我為你好」,變成「你不聽我的,你就是錯的,你就是不孝」。
媽媽想「教」女兒怎麼開車、怎麼專心,除了因為擔心,或許也還希望「孩子照著她的方式做事」的內在驅力——「我是為你好誒,為什麼你這麼不受教?」、「不孝女,是想氣死我嗎?」、「我怎麼會教出這樣的女兒呢?!」
這樣的內在對話往往會走到自我攻擊,當內在情緒上升到難以平復,便會轉而在現實世界中用某些行動來宣洩。
另一方面,女兒想的可能是:「我都幾歲了,為什麼你還要來管我這種事」?「自己掌控一點什麼」,或許正是她覺得從小到大被剝奪最多的東西——決定權——這其實在很多家庭都很常見。
於是,一個簡單的藍牙連結設定,變成了多年親子關係張力的引爆點,平常在家或許也有這樣的爭吵,但在雪隧的車陣中,這樣密閉空間的高壓鍋狀態,衝突感就會劇烈提高。
行進間使用手機固然危險,但關係中更危險的是無處安放的情緒,還有被持續踩踏的界線。
孩子的不聽話是吶喊:我已經長大了、相信我
如果你也曾說過:「媽媽是為你好」—— 請先停下來做個深呼吸,然後問自己三個問題:
1、我的心情是什麼?我是不是很害怕孩子受傷,所以才想控制對方?
2、當孩子不聽我的話時,我被勾起了什麼?是努力卻沒有回報的無力感,還是自己沒教好的自我責怪?
3、我以前是不是也聽過這句話呢?你聽到這句話的時候感覺如何?
沒有完美的父母,也沒有一直依附在父母身邊的孩子。
那些不聽話的情況,很多時候是孩子在說「給我空間」、「我長大了」、「為什麼還不相信我」這樣的吶喊。
雪隧中的母女事件只是諸多家庭的縮影,但願我們有一天,都能在開往目的地的路上,學會真正聽見彼此內心的聲音。
延伸閱讀:
50後學會跟父母「和解」!丁菱娟:親子對立一輩子,還沒和好爸媽就離世…別等失去才後悔
點我加入幸福熟齡FB粉專,健康快樂每一天
?用新觀點活出成熟態度,點我追蹤幸福熟齡IG
更多幸福熟齡文章
出門比慶祝貴!起家厝公寓成「無梯地獄」,身障母出門「低消1600」…樓梯成高牆::出門太不方便了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