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境最新規定曝光?傳飛機餐水果帶下機被罰20萬 含肉泡麵、罐頭規範一次看
疫情後出國旅遊人潮大增,從行動電源到簽證、攜帶違禁品等各類規定百百種,讓許多人常常一頭霧水。近日網路再傳出「最新規定」,內容宣稱許多人搭飛機習慣把沒吃完的麵包、水果塞到包包裡帶走?「但千萬別萬別這麼做!」因這種看似無害的食物隨意帶下飛機,一旦被查,最高可能面臨20萬罰款,且已經有不少人因為這個習慣「中招」,後悔都來不及。對此,台灣事實查核平台「MyGoPen」發布調查報告。
調查報告指出,原始謠傳版本內容宣稱,在「最新規定」發布後,海關近期特別加強對這類物品的查驗,曾有旅客把沒動過的機上蘋果放進隨身包,入境時被檢測出來,不僅蘋果被沒收,還收到了高額罰單,就連解釋「是飛機上給的」都無濟於事;也曾有旅客帶了一小袋機上提供的麵包,因麵粉成分未經檢疫,被認定為「潛在生物威脅」,罰款金額高達數萬元。網傳內容更強調,到底哪些機上食物屬於「高危禁帶品」?為什麼同樣是麵包,有時能帶有時不能帶?入境時該如何處理沒吃完的機上餐點?點開影片就能得知最新罰則和避坑技巧,不用再為「帶不帶食物」發愁。
對此,MyGoPen查證指出,網傳訊息原始出處為可以找到 YouTube 頻道「點贊好生活Healthy Living」於2025年8月5日上傳的影片,內容提到根據台灣最新規定,飛機上的餐點沒吃完不能帶入境,否則最高將開罰20萬元;該頻道原本多以假養生健康及醫療保健等內容農場影片為主,近1個月來則頻繁發布與搭機或機場規定相關的影片。MyGoPen強調,影片中提到的「最新罰則」跟「最新規定」皆非事實,台灣早於2018年12月18日公告,自近3年發生非洲豬瘟的國家(地區)違規攜帶檢疫物入境,豬肉類及豬類產品第一次開罰新台幣20萬元,第二次以上開罰100萬元,這已是 6年多前的規定,並非新聞。
但MyGoPen也說,雖「最新規定」的用詞不精準,影片中確實含有不少正確資訊,例如在機上吃剩的餐點,如肉類、水果等,不得帶入境,否則將違反《動物傳染病防治條例》及《植物防疫檢疫法》。 農業部動植物防疫檢疫署在「非洲豬瘟資訊專區」,有提到「如果國外回臺班機餐提供豬肉餐點,如果有人把餐點帶下機該怎麼辦?」民眾應主動申報檢疫,如遭X光機或檢疫犬查獲,將依法開罰。 根據農業部動植物防疫檢疫署公布的「入境旅客專區(出國必看不買清單)」,禁止攜帶動植物產品可分為5大類: 1. 禽畜肉類及加工製品:包括偶蹄類、單蹄類、禽類等,幾乎所有的肉類及加工品都不能攜帶或是網購入境台灣;調查報告中也詳細列出其他4類。
至於「真空包裝食品」與「泡麵類食品」的規範,MyGoPen表示,根據財政部關務署資料,真空包裝肉品屬於加工肉品不得輸入,惟供人食用之高溫滅菌罐頭食品(馬口鐵罐頭或軟式罐頭)者,無須申報動物檢疫。而含肉罐頭入境規定,可參考台北關於2024年發布的文章, 一般來說,速食麵(或泡麵)、速食粥、固態或粉狀之湯類等食品,其含肉調理包如係經高溫滅菌之軟式罐頭者,無須申報動物檢疫,但過去防檢署曾查獲旅客違規攜帶來自中國大陸含火腿腸速食麵的案例,由於火腿腸製作型態未經一定加熱溫度,不得攜帶入境。MyGoPen提醒,台灣機場及碼頭皆設有「農畜產品棄置箱」,以利入境民眾主動丟棄違禁動植物檢疫物。如果無法判斷攜帶的產品是否合規,也可於入境時至「動植物檢疫」櫃檯洽詢,檢疫人員會以實物判斷,主動詢問即使判定不合格也不會受罰。
更多風傳媒獨家內幕:
‧ 綠電每度飆破7.7元?網對比核能成本「嚇一跳」 調查報告列台電發電數據
‧ 台灣關稅反擊美國炸鍋?網傳被點評「亞太最難預測」 調查報告還原外媒報導
‧ 「新護國神山是它!」專家看股價翻漲8成表現:外資眼中的AI基建核心台廠(推薦閱讀)80歲免巴氏量表「暴增10萬看護」被誇大了?他曝極悲社會實況:長照很奢侈
重磅推出!《風傳媒》全新數位專題《解密報告》
本次主題《誰吃了光電大餅》將鏡頭對準這幾年快速蔓延的太陽能產業
獨家揭密你從未真正看清的光電發展弊端☛立即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