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第7波Omicron來襲!新冠重症創新高 白沙屯進香恐成防疫破口

KingNet 國家網路醫藥

更新於 05月03日04:30 • 發布於 05月19日04:30 • 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作者/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編輯部 文章授權刊登/健康醫療網

第7波Omicron疫情正悄悄升溫!白沙屯媽祖進香恐成防疫破口,重症與年輕族群感染激增,現在就是接種疫苗、提高警覺、戴好口罩的關鍵時刻!

根據疾管署資料顯示,國內新冠疫情已連續3週呈現上升趨勢,疾管署研判新冠疫情再度開始流行,而且預估未來一週疫情還會持續上升。2025年白沙屯媽祖進香活動將在5月1日啟程,估計會有許多民眾參與,疾管發言人羅一鈞表示,大型聚會跟人潮移動有可能會讓呼吸道傳染病升溫得較快,提醒民眾要留意。

新冠疫情再度流行 1重症個案急診就醫當日就入ICU

疾管署公布,上週(4月22日至28日)國內新增21例新冠併發重症本土病例、7例死亡病例。其中有一例較年輕的重症病例為北部20多歲本國籍女性,疾管署防疫醫師李宗翰說明,這名個案沒有接種過JN.1疫苗,4月底開始有發燒症狀,並有背部痠痛、冒冷汗等情形,出現症狀後第3天個案便前往急診就醫。

在急診檢查發現,個案的白血球數量、發炎指數都有上升的現象,X光顯示右下肺葉有發炎的狀況,而且血氧偏低,經COVID-19快篩為陽性,另外由於在急診時觀察到個案心率較快,心臟酵素也有上升的情況,因此懷疑個案是COVID-19感染併發肺炎、心肌炎,並在急診就醫當天就收治加護病房,目前仍在加護病房治療中。

羅一鈞發言人提醒,從去年8月宣布新冠Omicron第6波疫情脫離流行之後,到現在間隔8個月,雖然在這期間經歷了秋冬還有流感的流行,但新冠一直都處於非常低點,不過最近觀察到新冠就診人次連續三週都穩定上升,重症、死亡人數也持續升高,而且重症、死亡通報都創下今年單週最高紀錄,因此研判國內新冠疫情已經又開始流行,是第7波Omicron疫情,呼籲民眾應把握時機在疫情流行達到高峰之前接種疫苗增強保護力。

青少年、年輕族群感染增加最明顯 擔心往1族群擴散

而5月1日白沙屯媽祖進香活動即將展開,像這樣的進香、遶境等宗教活動通常會有許多民眾參加,人潮聚集可能會讓新冠傳播風險提升。羅一鈞發言人表示,目前觀察到這波新冠疫情雖然各年齡感染人數都有增加,不過增加最明顯的是10-29歲青少年及年輕族群,這族群有可能會因為參加遶境等活動而將病毒往其他年齡層擴散,其中最擔心的就是65歲以上的族群,透過這些活動把病毒從年輕族群帶往年長族群去傳播是比較需要擔心跟注意的。

因此,羅一鈞發言人呼籲,長輩應盡快施打疫苗減少重症、死亡的風險,另外如果參加這種人潮擁擠的聚會活動,特別是在室內不通風的情況,建議還是要戴上口罩來預防會比較安心。

第7波Omicron疫情會持續多久? 高峰落在何時?

至於這一波新冠疫情會持續多久、高峰會在什麼時候?羅一鈞發言人回應,目前還不太容易判斷究竟高峰會落在何時、會高到什麼程度,但像日本秋冬時有過一波疫情,高峰是前一波的一半,不過流行時間比較久,流行高峰有被壓扁的情況,所以是不是有可能像日本一樣出現緩和上升但流行期間較久的情況,這都還需要再看後續的狀況。

查看原文

【更多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報導】

立刻加入KingNet 國家網路醫藥 LINE@ 共同守護全家人健康!

查看原始文章

健康指南:聰明吃水果

水果健康可以吃很多?專家教你怎麼聰明吃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生活規律、不菸不酒仍長「大腸息肉」?醫揭真相 很多年輕人都忽略了

常春月刊
02

1/3台人有脂肪肝!研究揭「這飲品」能降23%風險、還防肝癌

三立新聞網
03

腹痛別硬撐!醫警告:恐是膽囊炎 這2症狀和結石有關

常春月刊
04

明明爆汗運動卻沒瘦?專家揭「關鍵真相」 不少人都搞錯

常春月刊
05

避免術中風險!麻醉科醫師提醒:「這些藥物與保健品」需提前停用

健康醫療網
06

蝦子泡過藥怎麼看?餐廳業者教分辨「2關鍵」 網驚:差異很大

TVBS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留言 1

留言功能已停止提供服務。試試全新的「引用」功能來留下你的想法。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