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神話破滅!仰賴川普政府入股相救 《紐時》揭5大敗筆
晶片製造大廠英特爾(Intel)曾在全球市場獨領風騷,如今卻陷入困境,不得不依靠川普政府出手救援。《紐約時報》近日以「英特爾漫長而痛苦的衰落」為題,分析這家矽谷晶片巨擘如何從產業領導者淪為政府專案,並點出5大錯誤決策是導致頹勢的關鍵。
拒絕蘋果提出的合作要求
自2005年至2013年擔任英特爾執行長的歐特里尼(Paul Otellini),當年認為蘋果為第一代iPhone所提出的晶片代工價格過低,因而拒絕合作。隨著iPhone風靡全球,他在2013年接受《大西洋》(The Atlantic)專訪時坦言後悔,直言「如果當初我們接下來,世界將會大不相同」。
過度依賴微處理器
英特爾利潤豐厚的微處理器,不僅驅動個人電腦,也支撐伺服器的運算。然而,英特爾高層後來形容,這些微處理器就像「灌木漆樹(creosote bush)」,會釋放毒素抑制其他植物生長,暗喻它們反而扼殺新產品發展。英特爾經常啟動新計畫,卻因高層失去耐心,或技術未達預期而被迫腰斬。
放棄研發GPU 被輝達甩在後頭
英特爾曾試圖研發一款能同時進行多項運算的晶片,用來模擬所謂的「圖形處理器」(GPU)。GPU 對電玩遊戲至關重要,後來更成為推動人工智慧應用的核心。然而,英特爾開發的這款GPU並未成功,最後選擇放棄。另一方面,研發GPU的輝達,在人工智慧的需求下,已成為全球最有價值的上市公司,市值超過4.3兆美元。英特爾的市值曾一度高於輝達,目前則為1080億美元。
投入手機數據機市場失利
歐特里尼的繼任者柯再奇(Brian Krzanich),試圖強行擠進英特爾先前錯失的行動裝置市場,砸下數十億美元為iPhone開發數據機晶片。但公司在技術開發上困難重重,柯再奇最終與一名員工發生感情關係被迫離開英特爾後,該業務被出售給蘋果。
半導體製造領域落後
因為在新製程技術的完善上屢次遭遇延宕,英特爾在半導體製造領域也逐漸落後。這使台灣積體電路製造公司(台積電)與三星電子等競爭對手,得以在 2015 年至 2019 年之間超越英特爾。
《紐約時報》指出,英特爾曾是矽谷的驕傲,在創辦人之一的葛洛夫(Andy Grove)領導下,成為全球電腦晶片霸主。然而在他離任後,英特爾錯過智慧手機與人工智慧浪潮,製程優勢也逐漸喪失。美國總統川普現在宣布將入股英特爾10%,成為金融危機以來最大規模的政府投資之一。這段歷程凸顯科技業的鐵律,再強大的企業若失去創新與遠見,終將被後起之秀超越,走向衰落。
立即加入《TVBS娛樂頭條》LINE官方帳號,給你滿出來的八卦和娛樂大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