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俊吉籲公開台美貿易談判細節:內部雜音也可以是談判籌碼
前行政院副院長、財經專家施俊吉今(1)日在個人臉書發文,針對近日美方宣布自8月1日起,將對台灣輸美商品課徵20%關稅一事,提出具體評論。
他指出,國際談判並非單純的雙邊角力,而是一場涉及「五面談判」的複雜賽局,應該在適當時機公開談判內容,以發揮內部輿論與多元意見對外部壓力的「反作用力」,達到更有利的談判成果。
「五面談判」:國際博弈不只對手,更要顧慮內外部政治力場
施俊吉表示,國際談判的對手不只是談判桌上的另一國政府,更包含「己方的人民與國會」、以及「對方的人民與國會」。
他將此形容為「五面談判」的賽局模式,強調除了面對對手的利益計算與政治盤算之外,還須處理本國內部的意識形態分歧、政黨反彈與民意壓力。
不過,這些內部雜音不見得是負擔。施俊吉指出,如果善加運用,這些力量反而可能變成迫使對手讓步的談判籌碼,甚至作為拒絕對方過度要求的「盾牌」,幫助本國避免極端損失。
呼籲公開台美談判細節:為何是20%,不是15%?
針對美方日前宣布,將對台灣課徵20%關稅,較原本的32%有所降低,但仍高於日韓的15%,施俊吉直言,「現在是公開台美貿易談判的時候了」,政府應說明清楚這項結果背後的讓步與交換條件。
「台灣讓步了什麼?為什麼不是15%,而是20%?台灣少給了什麼?要取得15%,我們還得讓出什麼?」施俊吉一連串發問,直指台灣在談判中可能還有未公開的折衝代價,而社會有權知道,才能共同討論與監督談判走向。
他進一步指出,「在適當的時機公開談判狀況,不是什麼透明不透明、民主不民主的問題,而是談判策略與談判技術的運用問題」,顯示出公開資訊本身就是一種博弈手段,有時可藉以喚起民間與國會的「有用壓力」,作為談判中的有利條件。
政府堅持了什麼?社會可以「共同幫忙談判」
發文最後,施俊吉語帶懇切地問:「政府在堅持什麼?讓我們一起幫忙談判好嗎?」他呼籲政府把人民視為策略夥伴,而非談判的旁觀者。透過資訊公開與民主參與,讓社會力量得以集結,不只是幫政府「加油」,更是實質地強化談判籌碼。
留言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