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友善醫療 診間到心間接住生命
長期待在醫院中的孩童,經常會因為環境、疾病因素,不願意表達出內心想法,而在台灣,多年來在努力推動"兒童友善醫療",希望透過音樂、藝術治療、兒童輔導,等等方式,融入孩子,讓他們能用非語言方式,釋放自我;新竹馬偕兒童醫院,就是其中一間,與瑞信兒童醫療基金會合作,引進音樂、藝術治療師的醫療院所,治療師們,會進入診間、病房,與家長、癌症病童互動,瞭解需求,再透過小班制的課程,讓他們漸漸打開心房、與人接觸,同時也讓孩子,在友善醫療環境底下有好的照顧,陪伴他們治療在路上,減少擔心害怕。
瑞信兒童醫療基金會音樂治療師 胡子涵:「慢慢地 縮短,縮近跟他(病童)的距離,那最後我們是可以一起敲打的時候,那個信任感建立起來的時候,我覺得對於小孩或者是家長,他們都是多了一個 可能安心感。」
「大聲說 (哈囉),有吃飽飽 他吃最飽,小聲說 (哈囉)。」
透過樂器、玩具、繪本,抒發情緒,讓這群孩子,願意打開心窗、與人互動。
瑞信兒童醫療基金會音樂治療師 胡子涵:「(病童)很少有可以自己去決定,他們是想要或不想要的,這一些過程 長期下來,其實會對他們的一個情緒,真的會帶來比較一個消極,我們剛剛好提供一個這樣的機會,讓他們有選擇權。」
療癒的種子,在這群新竹馬偕兒童醫院的癌症病童們心中,悄悄萌芽,而音樂與藝術,正是治療師,帶著他們,勇敢面對病魔的良藥。
瑞信兒童醫療基金會藝術治療師 江芊玥:「他回到他自由主控感的經驗,那他可能就在後續裡面發現,那看起來好像滿好玩的,願意去嘗試。」
冷冰冰的診間,是不少孩子內心的恐懼,尤其面對打針與治療過程。因此,兒童友善醫療的發展,結合治療師的細心觀察、互動,對於提高治療成效,也成了一大助益。
新竹市立馬偕兒童醫院院長 楊俊仁:「抑制他的一個身體的病痛之外,其實還有個很重要的,就是心理方面 還情緒方面,我們真的希望給他(病童)一個,很好的一個環境。」
瑞信兒童醫療基金會藝術治療師 江芊玥:「看到他們(孩子)從那些,很難受的情緒的經驗裡面,然後怎麼樣慢慢地去度過,然後找回自己的力量,甚至可以開始有一些微笑,跟你互動的這些部份,其實對治療師來說 ,是一個很重要的一個過程。」
陪伴無數個孩子、家屬,走過未知的路途,這群默默守護的白袍超人,也期待著,能拯救更多面臨低潮的家庭。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