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搶買比特幣救股價?專家示警:一場「不合理的淘金熱」
近期全球企業掀起一波「買進比特幣」的熱潮。根據加密貨幣諮詢公司 Architect Partners 的數據,從 2025 年開始到 8 月 5 日,約有 154 家上市公司已籌集或承諾籌集共 984 億美元的資金用於購買加密貨幣,其中多數標的直指比特幣,但在今年之前,僅有 10 家公司共募集約 336 億美元。
川普媒體與科技集團(Trump Media)、特斯拉與日本飯店業者 MetaPlanet 等公司,都加入大量購買比特幣的行列。企業大舉購入比特幣的目的,除了期待透過多元現金流抵消通膨的影響,其次則是吸引投資者,因為比特幣被視為一種穩固且會隨著時間增值的資產,所以對於一些面臨困境的公司而言,持有比特幣更是「恢復企業形象」的象徵。
為何比特幣能推高估值、恢復企業形象?
對於陷入困境的公司來說,購買比特幣成為短期吸引投資者注意力並提高股價的有效方式。 倫敦上市公司 Bluebird Mining Ventures 的創辦人 Aidan Bishop 和《Financial Times》分享,該公司在今年 6 月籌集 200 萬英鎊投資比特幣,「過去為了融資,我必須低聲下氣地拜訪投資人,如果我們沒有投資比特幣,未來融資會很困難,我們就像一家奄奄一息的公司,」Aidan Bishop 說。
另一個例子是美國熱能公司 KULR Technology 。儘管該公司今年前三個月營運虧損 940 萬美元,但其市值仍維持在 2.11 億美元左右,原因在於其持有價值約 1.18 億美元的比特幣。
為什麼持有比特幣可以維持市值並提高股價?因為企業購買加密貨幣前,通常會先透過債務或股權融資,再將這些資金投入加密貨幣交易所。從投資者的角度出發,如果企業可以迅速購買更多比特幣,每一位投資者平均每一股就能間接擁有更多持幣,這也是為什麼投資者願意提前支付溢價的原因,背後就是希望自己持有的每一股,都能獲得更多比特幣。
美國公司 Strategy(前身為 MicroStrategy)就是典型案例。 Strategy 聯合創辦人 Michael Saylor 提供與加密貨幣掛鉤的股票投資機會,並透過累積比特幣來吸引對該貨幣潛力感興趣的投資者。目前 Strategy 持有超過 60 萬枚的比特幣,佔全球比特幣總數的 3%。
公司投資比特幣的潛在風險
儘管比特幣對企業吸引力十足,卻也充滿隱憂。首先,比特幣在過去五年的價值飆升約九倍,但美國學界估算,比特幣波動約為 S&P 500 的 4 倍,這種高波動性將大幅降低企業財務韌性。
第二個挑戰是「流動性」。對於握有巨量比特幣的公司而言,「能以市價將比特幣全數變現」是過度樂觀的假設,因為一旦拋售比特幣,價格恐劇烈下跌。
第三個隱憂是估值扭曲造成的系統性風險。不少持有比特幣的企業本身獲利薄弱,但持幣價值動輒高於營收數倍,因此如果公司估值一直跟著比特幣走,整體金融市場的連動風險將大幅上升。
這是一場不合理的「淘金熱」
根據 Strategy 公司估計,其股票價格與持有的比特幣價值相比,高出約 70%。 Strategy 透過加大比特幣購買量,進一步吸引投資者並推高股價,但最終企業仍然需要將這些加密資產變現,才能維持業務運行。
「我們看到一股不太合理的淘金熱,」風險投資公司 Dragonfly Capital 合夥人 Rob Hadick 形容。儘管比特幣成功吸引大量投資、推動企業股價,卻也凸顯背後的高風險性,因此多位金融專家也開始敦促企業執行長們,除了積極籌募資金外,更要想辦法在經濟低迷時期透過營運業務創造現金流,同時找到讓比特幣產生收益的方式,才能在未來不幸遭遇泡沫化危機時,還能站穩腳步。
*本文開放合作夥伴轉載,資料來源:《Financial Times》、《The Economic Times》,圖片來源:Unsplash。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