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媽媽親身教我好好送病人離開:一位急診醫師的安寧實踐之路

報導者

發布於 07月10日03:03 • 文字 陳玉梅 攝影 陳曉威 核稿/梁玉芳;責任編輯/張詩芸
在安寧病房送別母親後,亞東醫院急診外科主任孫仁堂更體認安寧療護的重要,推動急診安寧,也努力改善制度,留住醫護。(攝影/陳曉威)

急診醫師常在分秒決斷與處置之間搶救生命,此時,家屬勿近。當有一天,醫師成了家屬,看著母親生命走向終點,他束手無策,不以延命為目標的安寧團隊協助他與母親好好告別,由醫師身分回到人子,陪伴母親走向冥河。這段經歷回過頭滋養了急診醫師的生死觀:「如果病人真的沒有機會了,就讓他舒服地離開。」

「你不會永遠站在牆的這一邊,有一天你終究會走進牆內。」

和信治癌中心醫院教育講座教授兼神經內科主治醫師賴其萬曾經這麼說。他的意思是,醫師平日執行診療,看著病人生死,多半是站在牆外的角色;但總有一天,當面對家人臥床不起,醫師變成守在病床旁的家屬,才會真正走進死亡那道牆內,親身體會家屬那種混亂、徬徨、無助與悲傷。

亞東醫院急診醫學部副部長孫仁堂就有過這樣的時刻。孫仁堂是韓國僑生,長年在台灣讀書、工作,不在母親身邊,直到母親罹患癌症,才將她接到台灣。他慶幸自己至少還有兩年時間與母親同住,陪伴她走過最後的日子。

母親臨終前7天,住進安寧病房。當母親不適,他及時幫她舒緩;他也幫母親洗澡、擦身、牽手說再見──那不只是告別,而是放下長年對母親愧疚與遺憾的過程。

「我親自體驗到,安寧照顧對病人很重要,對活下來的人更重要。」

這段生命體驗深深地影響孫仁堂此後的行醫。

在安寧病房陪伴母親的經驗讓孫仁堂了解,他們在急診做得有多不夠。台灣安寧床數有限,不是所有人都有機會進安寧病房,他想辦法改善急診環境,幫助年輕醫師裝備安寧療護的知識,讓病人跟家屬在急診也有機會能得到安寧療護的安撫與照護。

亞東急診團隊,不論技術或處置能力,一直走在前端,也備受肯定。但孫仁堂經常提醒團隊成員:

「對有機會的人,當然全力救治;但如果病人真的沒有機會了,就應該讓他安詳、舒適地離開。」

因為他知道,一場臨終經驗會烙印在家屬的記憶與生活裡,如果處理不好,不只是遺憾,可能造成家屬一輩子的自責與憂傷。

以下是孫仁堂身為醫師與人子的心聲。

最後7日理解的事:陪伴才是最重要的

對孫仁堂來說,醫師除了治療病人,更要照顧病人與家屬的心。(攝影/陳曉威)

我是急診外科醫師,已經在急診這條路上快20年了。外科有很多跟安寧有關──當病人無法治癒時,最常見的是癌症;或是顱內出血太嚴重,昏迷指數太差,當神經外科醫師也覺得開刀預後不好,我們就會跟家屬談到DNR跟後續照顧。

「DNR」*:指「Do Not Resuscitate的縮寫,這項醫療決定讓病人或其家屬在病人瀕臨死亡時,選擇不進行心肺復甦術等急救措施。」

直到我母親生病,最後住進安寧病房,我才發現,我們急診在疼痛控制跟家屬的陪伴上,跟真正的安寧療護存在很大的鴻溝。

我是韓國僑生,高中就來台灣讀書。我爸走得早,媽媽一直住在韓國,後來我才把她接來台灣。她的乳癌發現得太晚了,她的人生最後兩年在我家,我可以陪她;如果沒有那兩年,我應該會很遺憾。

我母親很傳統,早就感覺自己有問題,但是她不想麻煩我。我會發現,是因為她做健康檢查時,我看到了一些不對勁的地方。我還記得,當時她檢查麻醉後剛醒來,講的第一句話是:「爸爸叫我趕快去陪他,不要給你任何壓力跟拖累你。」聽到這,我難過得眼淚都快掉下來。

我母親整個檢查做完,我心裡就知道,可能沒有什麼藥物可以用。但一開始,我還是讓她試過標靶藥物,副作用比化療來得小,只是當腫瘤轉移到她腦部,她意識開始變差,我就知道沒有辦法了。

那時我做了一個決定,讓她住進我們醫院的安寧病房。我很慶幸我有資源可以這麼做──但我也知道,很多人沒有。

那一週,我每天都在她身邊。我幫她洗澡,跟她說話,回想起很多共同的回憶。我牽著她的手,我跟她道歉──長年不在她身邊,後來雖然一起住了,但我因為工作很忙碌,沒有辦法常常陪她;我跟她道謝──感謝她培育我,並同意我離開她身邊,來台灣讀書跟工作。我也跟她說,我好愛她。

這不是我平常在急診能做的事。急診忙、吵、擠,我們太習慣把家屬請出去,怕他們看到醫護搶救其他患者會受不了,導致創傷。但當我坐在母親床邊,我才真正理解:陪伴,才是最重要的事。

安寧是一種心態,會點燃許多善意的轉變

孫仁堂認為,安寧療護是一種心態,是看到病人跟家屬的需要,願意善待他們。(攝影/陳曉威)

那之後,我的心態變了。我開始重新思考我們急診在做的事:當病人快走了,我會請護理師讓家屬進來陪病人。我也跟護理長討論,有沒有可能劃出一個區域,讓即將臨終的病人能夠跟家屬在一起。

我們這幾年也開始訓練年輕的醫師,裝備他們的安寧知識。其實安寧是mindset(心態),你要先知道這件事重要、想要做,才會去做,這時就需要有怎麼做的知識與技能。但是,如果你不覺得重要,有這些知識也沒有用。

我們在急診還會做一件很有意義的事,就是當知道某些病人因腦傷快不行了,我們會問家屬:「他曾經說過什麼嗎?有沒有想幫助人的想法?」如果家屬提到病人樂於助人,我們就會進一步提器官捐贈。這溝通很困難,所以我們有做一份「善終意願書」,上面會問病人健康時是否曾跟家人提過器官捐贈。我們希望至少不要錯失有過這想法的病人,或曾考慮過的家屬。我們給一個可能,讓家屬知道,用器捐方式幫助人,也是另一種存活下來的方式。

我還是很高興我是醫師,當母親不舒服時,我在旁邊,會盡量幫她處理好症狀。母親最後癌細胞轉移到腦,她滿痛苦的;慶幸的是,她沒有痛苦太久就離開了。

她走的那天,我妹妹也在場。我們圍在床邊,送她走。我始終記得那個瞬間的寧靜,也記得我在心裡跟她說:「謝謝妳臨走前,還讓我學了一堂課。」

查看原始文章

生活話題:與AI共處的未來

當全球AI浪潮襲來,你是否會擔心未來發展?黃仁勳曾直言:沒想法的人會先被淘汰

更多生活相關文章

01

台鐵南迴大鳥隧道漏水班次大亂 人潮擠爆台東站 估晚間7點搶通

自由電子報
02

一生只愛一個人!這4個星座最「死忠」,認定你後就不輕言放手

姊妹淘
03

左轉車道等紅燈少做1件事 駕駛遭檢舉挨罰3600元

CTWANT
04

情侶吃鐵板燒「狂點山珍海味」 他鄰座不爽:炫耀給誰看?見1舉動消氣

CTWANT
05

低壓帶罩台1週!降雨趨勢出爐 「致災雨勢恐連炸2天」1地下到發紫

CTWANT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查看更多

留言 64

許美娥
台灣已進入老年人口了,請政府行行好讓老有所終,我們老人們不求什麼只求讓我們莊嚴的離開,我們非常需要增加安寧病房
07月10日13:18
我是護理人員,常會跟家屬宣導,簽DNR 不是我們放棄了對家人的醫療處置,而是選擇什麼様的處置在家人最後的一段時間,可以過得輕鬆舒服點,讓家人不要有負擔的離開,這是我們最後能幫家人選擇的!就如同俗語:一路好走,我們希望家人能好好走,輕鬆走!
07月10日14:13
賴智豪
華人常說善終,那些因病躺床,靠著維生系統續命,病況不會好轉,只會每況愈下的,不就是不得好死!
07月10日13:15
Rita
推動安樂死比較實際..
07月10日13:22
小珊
唉!安寧是尊重人性的最後ㄧ堂課,問題是現在連最基本的,護士缺,醫生沒人,喊了幾年了,喉嚨都乾了,死政府也不處理,只有到選舉前,出來喊喊口號騙騙選票,選上了,再找ㄧ堆鬼話,唬嚨帶過,可憐的台灣人民
07月10日13:17

顯示全部

最新消息

中市超人消防營 寓教於樂

中華日報

中市原民影片徵選 頒獎

中華日報

高愛倫新書教你守住愛與財

中華日報

輕質土變藝術品 親子共創

中華日報

江蕙演唱會帶動夜市商機

中華日報

嘉義公園3棵百年黑松挺過颱風

中華日報

守護社會安全網 屏東三社工獲獎

中華日報

「行人死傷全國第2高」逆轉了 基隆靠這幾招+強力執法見效

CTWANT

守護高美濕地陸蟹 身體力行

中華日報

貢寮海洋音樂祭 萬人朝聖

中華日報

星夜沙丘音樂會 三金歌后萬芳開唱

中華日報

百年古蹟化身藝文生活場域 竹市「100進行市」文創市集熱鬧謝幕

勁報

防強降雨致災 中市三級應變

中華日報

大安表彰模範父親與好人好事

中華日報

7縣市居民注意!明天早上開始停水「最長影響8天」

TVBS

2024年台灣均溫24.6度 氣象署:史上最暖

中央通訊社

泰山青宅年底完工 招租210戶

中華日報

文山興隆公園公廁更新

中華日報

北海潮與火8/1金山登場

中華日報

華語教學能力認證落幕 9/15開放查詢成績

青年日報

114年全國美術展頒獎典禮 創作者共享榮譽喜悅

青年日報

桃園舊城美學升級 特色招牌全額補助最高15萬

觀傳媒

讓旅遊更有溫度 台中市推動「借問站」、建構友善旅遊網絡

觀傳媒

促進藝術家創作實踐與交流 「114年全國美術展」頒獎典禮盛大登場

觀傳媒

(有影片)/國1彰化段驚傳肇事逃逸!黑車鬼切釀三車連環撞 駕駛搶救中

觀傳媒

中市府聯隊挑戰七大公會 「七師運動會」逾700人激戰球場

觀傳媒

守護行人優先安全 中市警「行人正義大執法」營造安全、友善行人環境

觀傳媒

(有影片)/823核三延役公投說明會彰化登場 民眾黨:能源政策不能空轉

觀傳媒

國際金獎雕塑首度曝光 公共藝術推手郭國相「心之所相」個展台中登場

觀傳媒

見證榮耀時刻 台中市「原住民族日影片徵選競賽頒獎典禮」呈現創作力量成果

觀傳媒

(有影片)/矽品志工攜手彰化家扶 樂園日陪弱勢兒童歡度難忘夏日

觀傳媒

(有影片)/和美鎮立幼兒園86童畢業 童趣闖關體驗歡樂學習

觀傳媒

親子齊聚台中科博館!「2025 Kids’ Science」科學市集 817登場

觀傳媒

大樂透飆5.9億!3生肖明起財運上漲 富貴就在眼前

EBC 東森新聞

「隧道漏水」台鐵南迴中斷! 受困4小時…前立委賴坤成「餓到不行」轟台鐵

太報

在遊戲與故事中點亮心中的光 兒童營走入福城親近佛法及認識文化

勁報

雨彈開炸北台灣! 宜蘭山區防豪雨、北北基桃局部大雨來襲

台視

明天天氣受低壓帶影響 中南部雨勢明顯增強 29日起防劇烈降雨

Yahoo奇摩即時新聞
影音

女做完醫美騎車離開「臀部刺痛」 竟是座墊上有針頭

EBC 東森新聞影音

女做完醫美騎車離開「臀部刺痛」 竟是座墊上有針頭

EBC 東森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