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看門道》酷玩演唱會抓包出軌,網友興奮吃瓜:網路公審如何變成全民獵巫
如果你是個「活網仔」,那你一定知道最近瘋傳的「演唱會抓包婚外情」事件。美國科技新創公司 Astronomer 執行長拜倫(Andy Byron)與人資長卡博特(Kristin Cabot)在酷玩樂團(Coldplay)演唱會上被「親親鏡頭」(Kiss Cam)捕捉到親密畫面。影片隨即爆紅,兩人身分被肉搜,甚至被網友「公審」,幾天內雙雙丟了工作。雪梨作家歐瑪(Miski Omar)在《衛報》發表了一篇文章,反思這樣的「吃瓜行為」如何毀掉我們素昧平生的陌生人,以及這麼做是否「合理」?
「親親鏡頭」成最夯網路迷因
7月17日,美國波士頓的酷玩樂團演唱會上,現場巨型螢幕切換到「親親鏡頭」,捕捉到觀眾席上一對正在親密擁抱的男女。然而,這對男女的反應極不尋常:男方迅速低下頭躲鏡頭,女方則驚慌地轉身遮臉。這個尷尬的瞬間被現場觀眾用手機錄下,並上傳到社群媒體。影片中,酷玩主唱馬汀還開玩笑地對著全場觀眾說:「他們要嘛是在搞外遇,要嘛就是非常害羞。」
沒想到,這句玩笑話一語成讖。
短短 24 小時內,網友們化身偵探,挖出兩人的姓名、領英(LinkedIn)、婚姻狀況,甚至連 CEO正宮妻子的臉書都被翻出來,發現她已刪掉冠上的夫姓。吃瓜群眾們一邊嘲笑、一邊憤怒,呼籲開除這對男女。
接下來,社群充斥著各種迷因、TikTok 惡搞,甚至在人資長卡博特的 LinkedIn 上留言調侃:「偷吃是不是寫在妳的職務要求中?」
網路公審:一場沒有終點的全民運動
整起事件像肥皂劇般上演,也像一場沒有法官、沒有律師的公審。
歐瑪指出,網路像一個數位全景監獄,監視早已不是從上而下,而是橫向進行:鄰居、路人、甚至一個無意間拿起手機的人,都能把你推上風口浪尖。我們曾經對「肖像權」如此執著,但在這個時代,任何人都可能出現在別人的OOTD(今日穿搭)影片背景、出現在一段音樂網站Vox的「你在聽什麼歌?」的街訪。
一旦你做了某個表情、被閃光燈嚇到、或只是單純不想被拍,就可能被冠上「酸民」、「霸凌者」的標籤,接著被肉搜、被點名、被雇主開除。
這些「病毒式傳播」取代了很多事情應有的「正當程序」。「公審」變成一種全民運動,「肉搜」就像尋寶遊戲:名字、職位、伴侶、住址,每揭露一個新細節,就換來一波讚和轉發。原本的「追責」慢慢變成了「表演」,原本的「批評」也成了「內容」。
瘋狂的懲罰
這對偷情的情侶在道德上或許真的有問題,整起事件也可能反映職場權力不對等。但把他們的私人資料、婚姻狀態、甚至親友的生活全攤在網路上,真的是合理的懲罰嗎?影片中 CEO 的妻子某天醒來,發現全世界都在拆解她的生活、工作、婚姻時,她又作何感想?
歐瑪提到,雖然網路肉搜有時也有好處,像是美國國會暴動時,網友幫忙找出暴徒身分。肉搜本身是中性的,但網路對道德是無感的——流量更鼓勵憤怒的展現,而不是倫理與正義。
有時候,很多人可能只是因為一句抱怨、一個糟糕的髮型或遲到的飲料外送,就被網友無情肉搜,沒人想知道他們那天過得怎麼樣?是不是剛經歷喪親、崩潰或社畜的一天?我們急著給一個時刻賦予道德意義,卻剝奪了所有背景脈絡、不留任何餘地。
小心吃到自己的瓜
歐瑪認為,當八卦一旦上網,就像癌細胞般失控轉移,早已不再只是追求正義,而是追求「內容可以多紅」。
我們以為人會「得到應得的懲罰」,但所謂的「應得」常常只是看誰故事講得好聽、誰的表情好P成梗圖。現實就是,你的臉可能是下一個迷因、你的崩潰模樣可能成了別人的社群大頭貼。
我們都是這場鬧劇的一部分
歐瑪坦承,自己當初也看得津津有味,甚至因為男主角是CEO,就暗自覺得他「活該」。但說到底,毀掉一個陌生人的人生真的能讓我們更有道德感嗎?我們為什麼覺得自己有資格決定誰該受罰、罰到什麼程度?
這對出軌情侶說到底並非名人,他們沒有公關團隊、危機處理顧問,或是一場歐普拉脫口秀的坦白機會。即便有,他們也不欠公眾任何交代,唯一值得他們解釋的對象,只有他們的家人——那些因兩人的錯誤選擇而被真正影響的人。(推薦閱讀)川普宣布與日本達成「史上最大協議」,對等關稅降為15%!石破茂政府:這是艱苦談判的成果
在這場活網狂歡裡,我們看似是在伸張正義,卻更像落入一場獵巫行動。吃瓜之餘,也許該問問自己:能不能記得螢幕那頭的,還是個活生生的「人」。
顯示全部
留言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