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健康老化花費驚人!名醫林靜芸教你聰明規畫喜悅餘命 分享運動菜單
藝人沈玉琳為治療血癌,可能面臨上千萬元的治療費用。名醫林靜芸昨天(7日)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演講指出,肺癌免疫治療費用一年高達240萬元,聘請專業護理師一天1.2萬元,失智或失能的長照更可能讓家庭經濟崩盤。身為照顧者,她建議中年人應積極預防失智與失能,並妥善規畫經濟與健康管理,才能活得健康長壽又省錢。
最近出版「謝謝你留下來陪我」暢銷書,原本就是知名整形外科醫師的林靜芸變身照顧者,昨天應邀到中山附醫,向醫療人員及失智家庭分享,她同時作為醫師及照顧者的觀察。
中山附醫總院長蔡明哲致詞時,特別感謝林芳郁院長當年曾在吃晚餐時,接到緊急求援電話,立即從台北趕去桃園醫院,救援一名在手術時心臟穿孔的病人。也曾在開心臟手術時遭逢停電,仍指揮若定。蔡明哲也很敬佩林靜芸的現身說法,鼓勵安慰了好多長照家庭;蔡明哲並以當年獲得林芳郁擁抱的回憶,在現場熱情擁抱「師母」林靜芸。
隨著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每五人就有一位老人,人口結構快速老化。林靜芸幽默說:「現在公園裡的嬰兒車,載的常常不是嬰兒,而是貓和狗,牠們的數量幾乎和新生的嬰兒一樣多!」社會財富逐漸集中於老年人手中,醫療與長照需求卻大幅增加。
台灣有便宜的健保制度,還有長照2.0的社區、居家與機構服務,但醫療資源已嚴重緊繃。林靜芸說,她因為教學討論常去台大醫院,常看到急診室走廊與大廳擠滿病床,平均需等待七天才有住院床位。台北某個熱門的護理之家,據說要排隊排三年。可見如今個人的健康不能單靠健保,人人必須為自己的健康負責。她強調,否則自費醫療與照護費用可能拖垮老後生活,即使是醫師也不例外。
她說,以前去醫院最難找的是醫師,如今最難找的是病床及看護。找不到看護,如果想請特別護理師得按時計薪,一天的花費就要1.2萬元。萬一罹患的是癌症等重大疾病,想用的治療藥物如果健保不付, 就得自費,肺癌免疫治療一年就要240萬元,CarT治療更要破千萬元。能付得起的家庭恐怕不多,所以要努力別得這些重症,畢竟「活得老靠規律,老得慢靠腦力,病得輕靠管理,死得快靠選擇」。
林靜芸說,失智症在台灣65歲以上人口盛行率約為7.99%,85歲以上高達23%;「失智」可說是台灣社會的一種常態。75至85歲族群的失能率達22.4%,重度失能者需依賴長期照護。未來每個人若非被照顧者,也應該是照顧者,大家得有心理準備。
林靜芸提醒,我們要追求的長壽不應該是不健康餘命,應該是「喜悅餘命」,失智與失能的照護也不應只有苦情與壓力。她呼籲為患者注入「陽光與歡樂」,例如鼓勵失智者參與唱歌、插花或打鼓等活動,這些都能提升生活品質。她分享美國女大法官的故事,當她的失智丈夫在安養院愛上另一位失智女病友後,病情竟有所改善,她與家人還協助維持這段失智戀情。
林靜芸給照顧者的建議是,很重要的是,趕緊確認狀況,並讓家裡的生活穩定下來,不必期待病人會好,但可以在儘量保持平穩的情形下,享受生活。「照顧失智或失能者就像走一條彎曲的路,」林醫師說,「但要找到方向,每天才能安心入睡。」
中山醫大醫學系副教授、中山附醫失智症共照中心副院長郭慈安呼應說,中山附醫失智共照中心得過兩次SNQ醫療品質標章的單位,就是以「全人全家」的角度去思考失智症;還與台中國家歌劇院合作,邀請年輕型失智症患者及其家屬免費進劇場觀賞,希望藉由藝術來搭建溝通的橋梁,讓更多人了解失智症;未來更要著力推動失智友善的醫療場域。郭慈安說,她鼓勵失智者及照顧者與他人分享自己的生命經驗,因不但是見證也是對彼此的寶貴支持。
林靜芸鼓勵大家重新定義老化,因為「現在的65歲比50年前年輕14歲」。為避免高昂的醫療與照護成本,林靜芸醫師提出幾個建議,可預防失智與失能,延緩老化。
她說,一定要規律運動,因可逆轉衰弱症狀如手臂無力、走路緩慢、疲憊與體重減輕。例如常常單腳站立10秒、從椅子起身坐下5次,或彎腰觸碰腳趾,這些都能增強肌肉與平衡力。最好的防嗆訓練就是唱歌,唱歌鍛鍊肺活量與腦力,簡單又有效。
其次應參與社交活動、學習新事物或增加社會連結,能刺激大腦,延緩認知退化。也應了解家族病史,知道家人得過什麼病,參與治療過程,就是很好的健康學習。
最後她分享自創的「最後十項全能」運動菜單,她每天都認真做,不但為了活得老,也期待最後能「死得好」:
1.走路:每天走路至少7500步。
2.直線走路:重覆交互以腳跟抵另一腳腳尖,沿著直線向前走,訓練平衡。
3.單腳站立:早上刷牙是練習單腳站立的最佳時間。
4.農夫走路:雙手提重物走路,強化腿部,提高代謝。
5.吊單槓:不需要引體向上,只要單純懸掛一分鐘,能夠訓練上半身的肌力並作全身的伸展。
6.爬樓梯:提升骨骼、肌肉及心肺功能。
7.床上核心肌群運動:訓練核心並伸展。
8.唱歌:訓練腹式呼吸並防嗆。
9.深蹲:能同時練核心、臀部及大腿。
10.踮腳站:雙腳踮腳尖站立,練小腿肌肉及足踝。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