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版《我們的藍調時光》張鈞甯詮釋申敏兒角色:「希望給憂鬱症媽媽一點力量!」盤點張鈞甯飾演過的母親
斥資2億、籌備3年的華語版《我們的藍調時光》即將於8月開拍,這次找來「偶像劇教母」柴智屏擔任總製作人,導演由林子平執導,並由周渝民與張鈞甯三度合作,共譜一段關於親情、愛與療癒的溫柔篇章。其中,張鈞甯接下了韓版中申敏兒飾演的「憂鬱症母親」角色,讓不少媽媽粉絲看見新聞當下就感動落淚:「這部戲真的有被看見的感覺。」
張鈞甯詮釋生病媽媽「掙扎中的愛」
張鈞甯表示,當初接演這部戲,一方面是被角色吸引,另一方面則是因為想和柴智屏合作,實現學生時期的願望。談到劇中角色,她說:「她是一位生病的媽媽,但依然努力愛孩子。我想詮釋那種掙扎中的愛,希望讓真正正在經歷憂鬱症的媽媽們感受到一點點力量。」
事實上,張鈞甯過去曾在《回家》一劇中與導演林子平、男主角周渝民合作,該劇更讓周渝民拿下金鐘視帝。這次三人再度攜手,張鈞甯坦言:「跟老朋友拍戲有安全感,知道對方會接住你,這份默契讓人很安心。」
原版劇情中,申敏兒飾演的媽媽宣亞罹患憂鬱症,常常睡到錯過接孩子下課、忘記日常瑣事,也因而遭受丈夫的質疑與指責。觀眾看著宣亞站在窗邊、發現天已黑才驚覺錯過接送時間,那一刻的自責與無力,彷彿讓人看見了無數陷入憂鬱情緒的母親影子。
最讓人動容的一幕,則是兒子在家事調查訪談中輕聲說出:「媽媽生病了,所以不能跟我玩。」這句話像一記輕柔又深沈的敲擊,不只是劇中母親崩潰大哭,也讓無數觀眾心碎。孩子其實都知道,只是他們太懂事,選擇了體諒與等待。
產後憂鬱媽媽不孤單
根據《媽媽寶寶》過往報導,每10位產婦中就有1位可能經歷產後憂鬱。
這部劇不只是在說「憂鬱症」,而是在說「媽媽不只是媽媽」。她們也是會累的、會脆弱的、有情緒的個體。她們不是生來就會母愛滿溢,而是在一點一滴中學著與自己和解。當劇中媽媽宣亞說出:「我就是失能了……」這句話,也許就能為那些在深夜落淚的媽媽們說出心聲。
張鈞甯說:「如果這部戲可以讓一位媽媽,因為看見自己被理解,而不再覺得孤單,那我就覺得,這角色的存在是有意義的。」張鈞甯在這次的角色中,也希望傳遞相同的力量。她不是要演一位完美的媽媽,而是要演一位努力愛著孩子、但被疾病困住的母親,「我們都需要多一點理解和同理,而不是責備。」
張鈞甯看見憂鬱症的「另一種母愛」
在華語版《我們的藍調時光》中,張鈞甯的角色將延續原版的精髓,刻畫一位在黑暗中掙扎,仍盡力抓住親情與希望的媽媽。張鈞甯說,這個角色的挑戰不只是哭戲或情緒爆發,而是「如何讓觀眾感受到她的痛苦是真實的,那種『想愛卻愛不了』的矛盾與撕裂。」
劇組透露,在讀本會議中,周渝民就對張鈞甯的詮釋給予很多建議與鼓勵,兩人默契依舊,像多年不見的老朋友再度攜手,也讓這部戲更增添溫度。
張鈞甯的母親角色盤點:從堅毅、無助到歇斯底里,每一次都演出不同樣貌的「媽媽」
張鈞甯過去演過不少母親角色,而每一次的詮釋都帶出不同生命處境下的女性掙扎與愛的表現方式。這回在《我們的藍調時光》中演出罹患憂鬱症的媽媽,更像是一次生命歷程的總和與深化。
(《化外之醫》劇照)
▶ 《化外之醫》:堅毅專業,卻自責焦慮的醫師媽媽
在公視影集《化外之醫》中,張鈞甯飾演神經外科醫師鄭琬平,一邊奮力在醫院救人,一邊是腦性麻痺天才兒子的單親媽媽。她努力在工作與母職之間找到平衡,卻也常因無法陪伴孩子而深感愧疚。最動人的是,兒子晧晧不僅沒有怨言,反而體貼地想幫媽媽開刀,「孩子反過來成為媽媽的支柱」,令人鼻酸。
▶ 《默殺》:沉默壓抑的工人媽媽,為女兒復仇潰堤
(電影《默殺》劇照)
在話題電影《默殺》中,張鈞甯飾演一位在校園擔任清潔工的母親,目睹女兒被校園霸凌卻無力阻止,只能選擇「默殺」式的沉默與退讓。當女兒失蹤後,她情緒終於潰堤,從壓抑轉為激烈,展現母親極端情緒邊界的轉變。這角色也讓觀眾見識張鈞甯少見的原始爆發力與憤怒演技。
▶ 《殺人犯》:初為人母的年輕媽媽,溫柔背後藏著勇敢
(電影《殺人犯》劇照)
在較早期的電影《殺人犯》中,她飾演郭富城的妻子,角色設定為初為人母的年輕媽媽。雖然戲份較少,但當時的張鈞甯仍將角色的緊張與純粹情感拿捏得恰到好處,展現了她在媽媽角色上的早熟與潛力。
無論是職業女性的母職掙扎、社會底層的壓抑母愛,還是初為人母的青澀情感,張鈞甯一次次透過鏡頭,將母親的複雜面貌細膩詮釋。這回在《我們的藍調時光》中演出罹患憂鬱症的母親,彷彿把過去角色的片段融合成一段更深刻的人生課題。
她說:「我會用盡各種力量,讓這個角色豐滿。」或許,也是透過這樣的角色,為許多曾經在情緒泥沼中孤軍奮戰的媽媽,打開一扇被理解的窗口。
延伸閱讀:
《我們的藍調時光》憂鬱症媽媽仍用盡全力愛孩子!但孩子這句話,讓所有媽媽都看哭了……
《海岸村恰恰恰》白目老公:「生完你就輕鬆了!」壓垮孕媽情緒爆發,這段自白讓所有媽媽都看哭
加入媽媽寶寶LINE@好友
孕產育兒新知不漏接
留言 0